由于靈口鎮衛生院人員較少,王鵬在醫院身“兼”數職,既是分管公衛工作的副院長,又是外科醫生,同時還是醫院救護車司機、水工、電工、器械修理師,他的工作不分上下班,病人隨到隨治,水電出現故障,他也是隨喊隨到。
王鵬對前來就診的病人總是熱情接待,經常為無錢看病的患者墊付費用,遇到無人管護的病人,他就整夜守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敬,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百姓健康守護人”。“這里的條件雖然苦點,工作累點,但只要能解除百姓的病痛,再苦再累自己也愿意。”王鵬笑著說。
2008年7月的一天深夜,王鵬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丁塬村一村民開三輪車從20多米高的懸崖上摔下,傷勢嚴重,王鵬立即肩挎急救箱騎上摩托,一頭沖進夜幕里。平時40多分鐘的路程,王鵬只用了20多分鐘就趕到現場,顧不得傷員滿嘴血跡,立即為病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由于患者傷情較重,王鵬雖然付出了最大努力,最終還是因傷情太重醫治無效而死亡。這件事對王鵬的觸動很大,事隔多年,他一直都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當時醫療條件更好一些,如果自己的醫療技術更高一些,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2010年11月,同樣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天寒地凍,王鵬接到代川村群眾求救電話,說村民趙黑娃騎摩托載兩人,因車快彎急,3人全部摔成重傷。王鵬開著救護車,帶上急救用品,與同事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經過初步查體,王鵬發現3人不同程度存在有骨折現象,立即與同事對傷員骨折處進行夾板固定處理,親自護送傷者到商洛市中心醫院,協助病人家屬辦好入院手續,看到患者及時入院他才放心離開。
18年過去了,王鵬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好多次家人勸他將工作調整到距縣城較近的地方,便于照顧家人和孩子,但王鵬考慮再三,始終舍棄不下山區的鄉親們。多少個黎明和黑夜,他輾轉反側,忘不了大山深處那位大娘為感謝他替兒子治好了病,拉著他的手熱淚縱橫的情景,忘不了那次為群眾治病途中摩托車出現故障,修車師傅為他修好車而分文未取時憨厚的笑容,忘不了多年來鄉親們遞給他的一杯杯熱茶、一支支香煙,為他端上的一碗碗農家飯,還有剛出鍋的熱騰騰的蒸紅薯、蒸洋芋……這些都讓他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將百姓的需求放在心坎上,努力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要將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坎上,努力奉獻自己的力量。我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更加努力、扎實工作,為偉大的醫療事業貢獻終生。”王鵬在自己的工作總結中這樣寫道。
一直以來,王鵬心里裝著的全是老百姓的疾苦。“要讓山區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藥,就必須堅持防治并重,堅持把公衛工作放在第一位。”多年的基層工作,使王鵬對山區群眾防病治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王鵬對分管的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抓的更緊,看的更重,對全鎮36個村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實行統一指導,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原則,扎實開展新農合、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持續深化醫改,全面加強村級人才培養。同時,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公衛人員深入全鎮36個村衛生室,上門入戶為群眾做好慢病篩查管理及隨訪、兒童體檢、預防接種、好孕產婦建卡等工作。2016年通過篩查,全鎮共確診高血壓患者3458人,糖尿病患者742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91人,為轄區內65歲以上3.2萬名老年人開展健康體檢,為2.9萬人建立健康檔案,完成435例孕婦、315例產婦的健康隨訪服務,完成2062名兒童預防接種。
“我已經連續一個月都沒休假了。”始終堅持在工作一線的王鵬,隨口向筆者說了這么一句話。靈口鎮的父老鄉親們可能還不知道,王鵬的父親2011年因患腦梗導致半身不遂住進了醫院,可放心不下工作的王鵬當時僅僅請了一周假。如今6年多過去了,父親依然無法下地,生活無法自理。“這些年全靠母親一個人照顧,我只能利用空閑時間回家看看。”王鵬愧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