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珅
紅色徽章是徽章收藏愛好者歷來追尋的熱門藏品。透過一枚小小的徽章,往往可以印證一段革命歷史或一件革命事件。
2016年春節臨近,筆者去商州過年,有幸在一收藏愛好者處淘得一枚圓形、白底、藍字、紅色五星的“陜南公學”徽章。該章直徑27.95mm,重6.87g,系紅銅琺瑯質,背面為銅鎏銀,其章編號為391,銅質別針完整,品相保存得十分優美。以此編號推斷,此枚章應系陜南公學一期學員佩章。
陜南公學創辦于1948年12月,是陜南區黨委在鄖陽(今鄖縣)創辦的為解放陜南吸收和培養干部、以學習政治理論政策為主、短期訓練性質的干部學校。陜南公學分兩個階段,鄖陽階段(1948年12月—1949年12月,又稱陜南公學一、二期)和南鄭階段(1949年12月—1950年5月,又稱陜南公學三期)。1949年2月25日,陜南公學一期正式開學,學生500余名,生源主要是均縣、房縣、竹山、淅川、襄陽、鄖陽等地,5月結束。二期為1949年7月至9月,招收學生700余名,生源主要是均縣、鄖陽、房縣等地。1949年12月底,學校隨陜南軍區、陜南行署、陜南區黨委由鄖縣遷入南鄭,時有師生800余名。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在安康招收新生500多名,到漢中后又招收學生1000多名,共招收學生1500名。學校到南鄭后只辦了一期,即第三期。
陜南公學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創辦的20所院校之一,它的存在雖然只有1年半時間,但為我黨的軍隊和地方先后培養了近3000名優秀干部,緩解了當時干部缺乏的燃眉之急,為我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奠定了干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