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鄉鄰
“五彩牌樓休閑亭,垂柳玉蘭景觀燈,龍泉蓮池景連景,環村大道寬又平,跑馬射箭傳駝鈴,采摘園里起歌聲,農家樂旺旅游興,百姓安居頌太平。”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萬灣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休閑觀光、農事采摘為主的丹鳳鄉村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自駕游客,張當存的農家樂生意自然也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目前營業面積已達到400多平方米,日接待量150多人,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就連雇傭幫廚的留守婦女一年少說也能給家里貼補一萬多元。”張當存高興地說,一到旺季,家里總是日日爆滿,許多客人為了在她家吃飯,一等就是幾小時。張當存富了,之前說閑話的鄉鄰傻眼了:“看著當存的生意紅火,我們也想辦,但不知道咋經營,買了菜吧,害怕沒人來折本,不買菜吧,客人來了又沒啥吃,加上自己又不太會做,很難有回頭客,開農家樂真是難呀!”聽到周圍群眾的這種心理,又深知一人富了不算啥,只有讓大伙都跟著賺錢才是好事情的道理,于是她一邊鼓勵大家大膽辦農家樂、克服心理上的恐懼,一邊手把手地交給他們做菜的竅道與方法。“一開始都難,你們不要怕,菜就別買了,來客人了就到我家里拿,這樣沒風險。”張當存對剛開張的農家樂的主人說的這些話,解決了他們在采購中買多買少的難題。不管誰家開辦農家樂,張當存總是會放下自家生意去幫忙,樂意現場指導,經常“駐點”下廚,傳授秘方,直到把鄉親們教會了為止。在縣職教中心的組織下,張當存還多次深入竹林關村等地開展農家樂培訓,現場傳授廚藝技能,讓更多的農家樂主受惠。遇到家里招呼不過來的時候,張當存就會給等候的客人說好話,并主動引導顧客到其他農家樂消費,樸實厚道的農村婦女形象給顧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張當存無意間聽客人說村里某家農家樂態度生硬,她就記在心上,忙完一天的活,晚上就跑到這家告訴他們,并傳授了自己積累下的與客人打交道時的文明用語與經驗,這戶群眾高興地說:“多虧你來說,要不然我們還不知道怎么把客人得罪了呢!”在張當存的幫助下,不到半年時間,胖嫂、西溝人家、君悅等農家樂都紛紛開張了,慢慢地帶動全村50多戶開辦了農家樂,年收入達500多萬元。
“有人說我傻,放著獨家生意不做,偏要給自己弄那么多競爭對手,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嗎?其實他們不知道,這里的農家樂開得越多,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正所謂大河水滿小河流,我不是在給自己樹敵,而是找了更多的幫手啊。”張當存樸素的話語真切地道出了“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道理。通過辛苦打拼,張當存的農家樂越辦越紅火,外縣的領導多次給出優厚的待遇邀請她過去發展,都被她婉言謝絕。她說:“我是丹鳳人,應該為家鄉做事,為家鄉旅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如今,張當存不僅有了存款,購置了小車,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被推選為縣黨代表、村支部委員。她還先后獲得市縣巾幗創業標兵、全縣廚藝大師、產業狀元,先進鎮人大代表、計生家庭致富帶頭人,“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陜西好人”等榮譽稱號!
拾金不昧道德高
開辦農家樂多年,張當存常遇到顧客把東西遺落在店里的情況,不管撿到多貴重的財物,張當存總能克服誘惑、妥善解決,一次次地向游客們展示出農家婦女樸實厚道的形象,她拾金不昧的行為在當地已被傳為佳話。2012年夏天的一天下午,一群韓國游客酒足飯飽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賈家農家樂,忙碌了一天的主人在收拾桌椅時,發現韓國游客就餐的包間里落下一個皮包。張當存打開皮包,里面有2500元人民幣、6張銀行卡和一部手機,客人已經走了一個多小時了,而手機里存的聯系人全是外文,這可咋辦?只能等客人自己來取。第二天早上9時多,客人回來找,看到失而復得的錢包分文未少時,感激得又是翹起大拇指又是連連鞠躬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