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申佳平)“老百姓想要什么、喜歡什么,政策就引導企業琢磨什么、生產什么,讓消費者能買到稱心的東西、享受到更好的服務,讓企業生產的產品能適銷對路、優質優價。”在國務院新聞辦11月2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謝遠生作出如上表述。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結構的適配性。
謝遠生表示,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適配,是供給端主動適應消費趨勢變化,從設計開始就精準匹配多元消費需求,實現供給和需求的雙向奔赴,在質量、結構、效用等方面動態匹配。
據介紹,《實施方案》提出兩個階段的主要發展目標:到2027年,形成3個萬億級消費領域和10個千億級消費熱點。到2030年,基本形成供給與消費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
《實施方案》聚焦供需錯配的主要領域和堵點環節,提出5方面舉措。首先是拓展增量,加速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提出打造一批重點領域標志性產品和首用場景樣板,推廣柔性生產、用戶參與設計等高效響應制造新模式,完善中試驗證等服務平臺,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其次是深挖存量,擴大特色和新型產品供給。針對綠色、健康、農村、國潮等新型和重點領域消費,提出加快特殊膳食食品、休閑運動等產品研發創新,提升消費品能效、水效限定值標準,推廣體育優品目錄和歷史經典產品消費地圖,開展名優產品巡展和下鄉活動等。第三是細分市場,精準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圍繞“老幼中青”等不同年齡人群差異化需求,實施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推進電子信息產品視聽友好技術改造升級,培育獨立設計師及品牌工作室,開展優質老年用品惠老助企行動,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等。第四是場景賦能,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提出積極培育首發平臺載體,推動消費品首發、首展、首秀;有序發展策展零售等新業態;建立健全共享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及認證體系,規范發展共享消費等。第五是優化環境,營造良好發展條件。提出用好“兩新”政策,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培育中國消費名品方陣,打造“購在中國”等品牌活動;重拳打擊違法廣告、假冒偽劣等行為,加快消費品安全、性能、環保等標準更新升級,維護市場秩序等。
謝遠生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組織落實《實施方案》相關工作,加強經驗總結和宣傳推廣,圍繞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努力為擴消費、惠民生、穩增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