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胡 瓊)秦嶺深處藏瑰寶,匠心接力續華章。11月20日,由鎮安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鎮安縣文化館承辦的“薪火傳非遺,匠心育傳人”鎮安縣2025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縣金臺書院舉辦。全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非遺傳承基地、非遺工坊負責人70多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中,縣文化館館長李小紅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責任與擔當”為題開展授課,從非遺的核心概念切入,系統梳理鎮安非遺從起步到如今碩果累累的發展現狀,細致講解傳承人應肩負的責任與需履行的義務,針對傳承人申報過程中的關鍵點與注意事項展開拆解,并結合工作實例解答申報及傳承中的常見問題。接著,縣文化館副館長唐仁晉以《商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為核心內容開展專題解讀,結合鎮安縣非遺傳承典型案例,對傳承人權益保障、傳承責任界定等關鍵條款進行深度闡釋,將嚴謹的政策條文轉化為“聽得懂、用得上”的實踐指南,幫助學員精準把握政策內涵,為依法開展非遺傳承工作夯實堅實基礎。
此次培訓班,不僅搭建了非遺傳承人的專業學習與交流平臺,還凝聚了全縣非遺保護傳承的工作共識,明確了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參訓人員紛紛表示,將把培訓所學轉化為具體傳承實踐,以更扎實的專業技藝、更科學的傳承理念,全力推動鎮安非遺文化的系統性保護與活態化傳承,讓這座秦嶺深處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薪火永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