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安縣人大常委會探索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建立了“黨委統籌領導、多方征集項目、人大票決監督、政府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以“民聲”定“民生”,把有限資源用在“刀刃”上,把民生實事項目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項目“怎么定” 群眾說了算
在政府常態化征集項目計劃的同時,縣人大依托代表聯絡站平臺,通過開展代表小組活動、接待選民、走訪群眾等多種方式,組織代表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將收集到反映較多、較集中的民生問題,尤其是群眾關注的“關鍵小事”,及時轉交政府作為民生實事項目選題參考,實現“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項目征集完成后,重點圍繞項目可行性開展調研論證,形成候選項目名單。經縣政府常務會研究后報縣人大常委會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后提請縣委常委會審定,最終以政府議案提請縣人代會進行差額票決,切實增強人代會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的嚴肅性。2023年以來,縣、鎮兩級人大廣泛征集民生實事候選項目346個,既有教育設施、交通出行、雨污分流等“大民生”項目,也有停車場、公廁、公園改造等“小民生”項目,共票決實施民生項目237個,其中縣人代會票決實施30個。
項目“怎么建” 政府統籌干
鎮安縣人民政府將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納入全縣一年一度重點推進項目,建立項目專項推進機制,實行全覆蓋包抓、全要素保障、全鏈條跟進、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進“五項機制”,根據項目進度情況推行“紅、黃、藍”三色預警,落實“周督導、月通報、季考評”制度,推動線纜落地、雨污分流等一批城市更新民生項目陸續建成。2023年以來,縣人代會票決的30個民生實事項目已完成26個,新修通組路307公里、便民橋20座,新建學校(幼兒園)5所,建成“口袋公園”21個,健身休閑步道20.6公里,道路“白改黑”22.3公里,雨污分流管網29.6公里、線纜入地28公里、改造背街小巷23條4.2公里,改造農村廁所6688座。
項目“怎么推”代表全程督
鎮安人大把民生實事項目與代表的生活地域、本職工作、自身優勢相關聯,每個項目分別組建代表監督小組,圍繞項目實施的責任分解與落實、項目資金的使用與管理、項目推進的進度與質量、項目完成的效果與評價等重點內容,采取深入現場實地查看、組織代表開展視察、邀請專家實地調研等方式,切實加強對民生實事項目規劃設計、落地實施、質量管理、工程進度等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縣人大常委會在半年和年終,專項聽取縣人民政府關于年度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并在下一年度的人民代表大會上,組織全體代表對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為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分別由項目單位主要負責人、包抓項目的縣政府副縣長向縣人大常委會作出說明,確保了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項目“怎么管”各方齊參與
鎮安縣不斷完善政府投資類項目竣工驗收和后評估制度,對已進行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運營一年以上的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查找差距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意見和建議,并反饋到項目參與各方,形成良性項目監督管理機制。項目投入使用后,各代表監督小組對2023、2024兩年完成的20個民生實事項目,分別從項目管理、工程質量、社會效益等方面開展“回頭看”,提出加強公共設施后續管護、項目周邊環境整治等意見建議12條,均全面整改落實到位,推動各相關單位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