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 英)為筑牢非遺傳承根基,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11月19日至21日,商州區第三期非遺傳承人培訓班暨皮影戲培訓活動在商州區文化館舉辦,各級非遺傳承人、愛好者、基層文化工作者及特邀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探非遺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路徑。
此次培訓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價值,專題授課不僅介紹了商州區非遺保護成果與規劃,還闡釋了皮影戲在豐富鄉村文化、帶動旅游、培育產業中的作用,還針對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項目的申報流程、材料規范開通“綠色通道”進行輔導,助力非遺項目扎根鄉村。
皮影戲專項培訓環節,專家圍繞歷史流派、制作工藝、表演技巧及劇目排演,以“理論+演示+實操”模式全程指導。多位非遺傳承人也結合實踐,分享了非遺與鄉村節慶、研學、文創融合的寶貴經驗,為學員提供了實用借鑒。
研學環節,學員走進商州區文化館非遺展館,直觀感受本地非遺底蘊,觀摩“非遺+旅游”實踐成果,進一步拓寬了傳承思路。結業交流中,大家紛紛表示培訓內容扎實,既強基礎、提技能,又明晰了方向。“我要把皮影技藝教給村里年輕人,讓老手藝成為鄉村文化的‘活教材’、村民增收的‘新門路’。”一位傳承人坦言。
商州區文旅局副局長張曉平說,商州文化底蘊深厚,72項各級非遺項目承載著本地文明脈絡。這些年,非遺對鄉村振興幫襯很大,但也面臨新問題——年輕人愛傳統文化、數字技術拓寬傳播渠道的同時,部分非遺項目傳不開、缺傳人、難變現的問題仍存在。針對這些痛點,商州將進一步完善“師帶徒”模式培育非遺新人,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同時聯合高校運用AI技術記錄非遺核心技藝、搭建數字資源庫,打造皮影數字體驗劇場,讓觀眾在互動中感受非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