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 歡 王 萱
張文明)初冬時節,農事正忙。在商州區大荊鎮陽光農場的高標準農田里,機械化小麥播種作業成為主流,高效種植模式讓秋播跑出“加速度”。
在陽光農場集中連片大田里,大型旋耕播種機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翻土、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一氣呵成,一行行整齊的麥種被均勻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為來年豐收筑牢根基。
商州區沙河子鎮陽光種養家庭農場負責人黨紅說:“我們集中流轉大荊鎮普陀村150畝土地,除了秸稈還田,增施基肥,今年還將引進富硒農業生產技術,預計秋播的小麥畝產可達到350公斤以上。”
從2022年起,沙河子鎮陽光種養家庭農場在大荊鎮流轉土地,探索全新糧食種植模式并取得初步成功。這種名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三主”融合提升糧食單產的模式,為商州區乃至陜南地區糧食規模化生產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黨紅說:“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農機共享、技術培訓等方式,聯農帶農,讓鄉親們共享發展紅利。”
以往,小麥種植戶多是自主選種,因品種雜亂且部分品種適應性不強,導致小麥產量不穩定,品質參差不齊。今年,商州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以大荊鎮陽光農場高標準農田為基地,試驗推廣小麥新品種,免費向農場提供漢麥9號、西農1018、偉隆169等6類小麥良種和化肥,篩選最優品種,讓種植戶少走彎路,實實在在提高種糧收益。
“這次我們通過統一提供優質種子和小麥專用肥,在標準化種植條件下進行對比實驗示范,旨在篩選出適合我區種植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優品種,便于后續在我區推廣種植。”商州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種子股股長舒小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