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記者一行穿越“天下第一長隧”——秦嶺終南山隧道,從西康高速營盤出口駛出,沿漢江支流干佑河蜿蜒向北行駛5公里,進入了美麗的柞水縣朱家灣村。放眼望去,層層的山巒被片片紅葉點染得姹紫嫣紅,五彩斑斕;清澈的河水叮叮咚咚在山間歡快奔跑,蜿蜒流淌;整齊的庭院點綴在河流兩岸和鮮花綠蔭中,如詩如畫……
這個秦嶺深處的古樸山村剛剛被命名為全國首批“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0月初,省政府已確定朱家灣村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省質監局委托柞水縣制定陜西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總結具有陜西特點與優勢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形成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我省美麗鄉村建設“樣本”將從這里誕生。
“鄉土”理念下的蝶變
在朱家灣村,沿途公路兩側的土墻柴扉、籬笆菜隴不由勾起人們兒時對家鄉的記憶,那一縷鄉愁在內心深處拉近了與這個秦嶺大山中美麗村莊的距離。
美麗鄉村是升級版的農村,而不是縮小版的城市,打造特色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柞水縣委書記陳璇要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做到與山水融合、與文化融合、與產業融合、與景區融合,要尊重自然美、體現差異美。不搞“一刀切”、不搞“齊步走”,要避免千村一面、避免復制城鎮。
浙江遠見規劃設計院根據朱家灣村當地村情實際,秉承“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創造創新為徑、古樸村落為形”的理念進行規劃設計,定位于打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國家美麗鄉村”三張名片,做好“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知識化”三篇文章。
在農家院落里,記者被院中的石磨、線斗、煤油燈這些只留存在記憶中的物品所吸引,同行的營盤鎮副鎮長胡富志給我們說起了朱家灣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心得:“我們這個村就是要突出鄉土特色,但在設計規劃和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就地取材、就地利用,既保持了鄉村的特色又節省了資金投入。”
農企聯合闖出“共贏路”
朱家灣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3年內需投入1.47億元。對于一個3年內要實現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的陜南貧困山區縣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面對困難,柞水縣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村容村貌等公共設施改造,民居和農家樂提升由受益農戶投資,大量投入靠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投資開發高端民宿“云林小屋”的柞水縣山城美農現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盛林介紹到:“我們公司看到商機,已經租下了十幾個農家院落,按照‘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級’的標準進行改造裝修,每年付給農戶房屋租金,還將聘請他們成為員工參與管理和經營,同時負責購銷農副產品。”他指著不遠處河對岸一片黃澄澄的向日葵說:“公司還租賃農戶180畝地建了花錦園,這里不但是婚紗攝影基地,還將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垂釣、戶外拓展、食宿接待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為保證村民的利益,我們在引進企業時定下了保證農民‘不失地、不失利、不失業’的原則,企業租賃農民土地,并要解決農民在所建項目的就業問題。”鎮上領導介紹說。
據悉,朱家灣村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農企合作的模式引進企業5家,流轉土地300余畝,可解決全村80%的勞動力就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