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四五”成就主題報道之八
本報記者 鞏琳璐 王江波
11月2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丹江水面,跑步愛好者李旺已經在商州區兩河口群眾運動公園的塑膠健身步道上完成了10公里慢跑。“以前只能在馬路邊跑跑走走,車多不安全。現在這條沿江步道既安全又舒適,還能看看風景,一天不來渾身不自在。”他指著步道旁新安裝的健身器材笑著說,“這些器材上都標著使用方法和鍛煉部位,我們照著做,安全又有效。”
這只是商洛市“十四五”時期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五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一體推進體文旅融合發展,全市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
基礎設施擴容提質
“記得前幾年,全市標準化體育場館不多,很多社區連塊像樣的健身場地都沒有,每次外出鍛煉打球都得絞盡腦汁想想去哪個地方好。”李旺回憶說。
變化始于“十四五”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將體育設施建設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5.6億元,新建改建體育場地設施1200余處。
在商州區城東片區,一座占地80畝的群眾運動公園已成為周邊數萬居民健身休閑的首選地。據公園管理負責人介紹,“這里原是一片閑置荒地,2022年改建為體育公園后,每天接待健身群眾超過2000人次。早晚時段,籃球場、羽毛球場基本爆滿。”
更細致的變化發生在老百姓身邊。在洛南縣城關街道,65歲的王玲花老人每天都會到社區新建的多功能健身場地活動。“以前要去兩公里外的體育場,現在下樓就有健身器材,我們老姐妹約著一起鍛煉,心情都變好了。”據統計,全市已建成社區健身場地120處,惠及居民40余萬人。
農村地區的健身條件同樣得到改善。在山陽縣高壩店鎮,一套全新的健身器材在移民搬遷點安裝到位后,很快成為村民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干活回來活動一下,身子骨舒坦多了。”正在使用腰部按摩器的村民趙大爺說。截至目前,商洛市已完成全市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及移民搬遷點健身器材配送全覆蓋。
精品賽事異彩紛呈
2024年8月,一場世界級體育盛會——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在商洛舉行。這是該賽事首次在中國西部地區舉辦。
“那幾天,丹江沿岸的沙排賽場天天爆滿。”賽事志愿者、商洛學院大三學生劉欣回憶,“我們接待了來自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雖然語言不通,但通過體育交流結下了深厚友誼。”
這場持續6天的賽事,累計現場觀賽達12萬人次,網絡直播觀看量突破2億人次,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閱讀量超過3.5億。更重要的是,賽事期間全市酒店入住率達95%,餐飲、旅游等相關行業收入同比增長40%。
國際賽事精彩不斷,本土品牌加速培育。每年端午,丹江之上鼓聲震天,龍舟競渡,已有百年歷史的丹江龍舟大賽,在“十四五”期間煥發新生。商洛堅持“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賽事體系布局,市級層面精心策劃排球系列品牌賽事,各縣區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的本土賽事。商州排球氣排球、洛南釣魚、丹鳳拔河、商南太極拳、山陽武術、鎮安山地運動、柞水自行車等特色賽事活動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商洛自主創辦的“中國康養之都氣排球超級聯賽”同樣火爆。今年4月,這場全市上下共同參與的賽事激情開賽。該賽事由市政府主辦、市體育局和各縣區政府承辦,聯賽吸引了86支隊伍參賽,賽期持續8個月。在競賽設置上,融合了NBA、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賽事體系設置,分為季前賽、常規賽、季后賽和總決賽4個階段,比賽至11月結束,吸引了全市機關單位、企業及民間團體廣泛參與,讓氣排球比賽的熱烈氛圍燃動全市。 五年來,商洛相繼舉辦國際級賽事5項、國家級21項、省級63項,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的生動局面。據統計,這些賽事累計參賽人數28萬人次,線下觀賽980萬人次,線上觀賽突破5億人次,拉動相關消費超過18億元。
體教融合深化推進
下午4點半,洛南縣第三初級中學的排球場上,校女子排球隊的訓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所學校是商洛市命名的市級排球示范基地之一。在這里,中學生排球隊伍每周訓練4次,每次訓練2小時,通過系統訓練不斷提升身體素質和戰術技能。像這樣的排球示范基地,洛南縣已創建了兩所,并組建了多支中學生和教職工排球隊。
排球氣排球運動,在商洛市中小學中已深入人心。以洛南縣為例,全縣共組建了中學生排球隊52支、教職工氣排球隊伍45支。為確保訓練條件,各校克服場地困難,積極提升改造,保證各校都有1塊標準比賽場地、2塊訓練場地。目前,洛南縣共建設排球場地26塊、氣排球場地52塊。
這些變化得益于商洛市深化體教融合的系列舉措。2025年春季學期起,商洛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課由每周3—4節增加到每天1節,將課間休息時長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每天安排一次30分鐘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這些措施旨在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的要求。
在商州區第一小學,足球訓練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五年級學生張浩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參加足球訓練后,感冒都少了,做作業也更專注了。”
五年來,全市創建排球運動示范學校53所,組建各類青少年訓練隊564支,在訓運動員7200余名。同時,市體育局與教育局聯合建立賽事體系,每年共同舉辦青少年體育比賽不少于20項。
體育不僅是拿金牌,更重要的是育人。通過體育訓練,孩子們學會了尊重規則、團結協作、永不言棄,這些品質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體育產業不斷壯大
在商州城區,一座造型別致的全民健身示范亭成為社區新景。這并非孤例,根據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3年發布的《關于支持夜間運動場所建設的通知》,全市先期在廣場、景區等人口聚集地打造了37個示范點,用于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健身展示和舉辦賽事活動。這些示范點由商洛市體彩站統一配置和管理,功能集體育彩票宣傳銷售、科學健身指導、賽事活動舉辦于一體,市體育場健身示范亭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亭子就像社區的‘體育便利店’,有效引導了市民夜間外出鍛煉、觀看賽事,拉動了體育消費增長。”
體育彩票銷售也迎來快速發展。2024年全市體彩銷售額突破2億元,是2020年的2.5倍。這不僅為體育事業籌集了大量公益金,也反映出市民對體育參與度的提升。
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產業融合層面。在柞水縣,環秦嶺自行車聯賽已發展成為“體育+旅游”的典范。“比賽期間,沿線民宿一房難求,農家樂收入翻番。”縣文旅局負責人介紹。
據統計,2024年商洛市通過賽事吸引企業贊助超6000萬元,培育體育服務企業100多家,體育產業年總產值突破3億元。
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
2024年9月,巴黎殘奧會游泳賽場傳來捷報:商洛鎮安籍運動員張麗奪得女子100米蛙泳金牌,并與隊友合作打破男女混合4×50米混合泳接力世界紀錄。
“訓練時每天要游一萬米,手上磨出的繭子一層又一層。”張麗在接受采訪時說,“但想到家鄉人民的期望,再苦再累都值得。”
同樣讓商洛人自豪的,還有商南籍運動員朱自龍。在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上,他代表陜西獲得男子四人雪車金牌和雙人雪車銅牌。“我是從田徑轉項到雪車的,秦嶺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不怕任何挑戰。”朱自龍說。
這些優秀運動員的涌現,離不開商洛市不斷完善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十四五”期間,全市持續實施“選星計劃”,累計選拔優秀苗子運動員360名,完成青少年運動員注冊5100人次。
2025年7月,陜西省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在商洛舉行。運動會期間,商南縣文化廣場上的太極拳比賽成為焦點。商南縣武術太極拳協會主席石學宏說:“太極拳事業近年來在商南得到了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太極拳的練習當中。”
在全市各個角落,社會體育指導員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商洛市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9778人。這些指導員被充實到各單項社團組織和健身團體中,成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對群眾健身進行有效指導的重要骨干力量。
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全民健身提供了科學支撐。2023年,丹鳳縣被省體育局評為“全民健身模范縣”,山陽縣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試點。我市5個單位榮獲2021—2024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4名個人被評為2021—2024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
夜幕降臨,商洛市區各大體育場館燈火通明,運動的人群絡繹不絕。從賽場到身邊,從專業到大眾,體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這座秦嶺深處的小城,為中國康養之都注入更加澎湃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