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洛市前三季度投資運行淺析
益曉云 陳曉艷
今年以來,我市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打造“一都四區”建設,以高質量項目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追趕超越,投資加速恢復。2021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投資總量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98%,基本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民間投資持續活躍、工業轉型升級提速以及主要領域投資結構更趨合理,為固定資產投資加速恢復奠定了基礎。
制造業成投資重點
我市民間企業撐起半壁江山,制造業成投資重點。民間投資持續活躍,民間企業撐起半壁江山,重新占據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導地位。1-9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6.6%,高于國有投資66.3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9.5%,比去年同期提高14.6個百分點。同時民間投資內部結構也日趨優化,其中制造業投資占到41%,遠遠超過其他行業,成為投資的重點。洛南金博有色金屬再生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純陽極銅及技術研發項目、山陽瑞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5G設備配套電源適配器項目、丹鳳縣天元電子有限公司天元電子年產40萬片線性電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柞水縣潤東低碳建材有限公司飾面花崗巖及固廢加工再利用項目等,本年完成投資均超兩億元,強力引領民間投資快速增長。
二產投資高速增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截至9月底,我市三次產業投資均保持增長,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1.4%,比去年同期提高11.1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1%、3.6%,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5.3、23.7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投資占比看,一、三產投資占比上升,第二產業投資占比略有下降。截至2021年9月底,第一、三產業投資占比分別為9.2%、35.8%,比去年同期提高0.5、3.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占比為55%,比去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呈現“三二一”格局,以優化投資為突破口,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日漸明晰。
工業轉型升級提速,技改投資快速增長。工業投資對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和追趕超越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1-9月,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51.1%,比去年同期提高97.4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12.5%,比去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特別是采礦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超2倍,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1.4%。洛南詹氏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硅石產業鏈項目(一期)、陜西青林實業有限公司年產6萬立方米生態木工板項目、商南葫草坪礦產開發有限公司日處理1000噸釩礦石技改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帶動技改投資高速增長。
主要領域投資結構合理,房地產業投資占比下降。2021年1-9月,我市投資主要投向工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分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6.3%、30.9%、9%,同比增長分別為-3.8%、3.7%、-2.5%。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成為投資第一大行業;基礎設施在2020年斷崖式下跌后,2021年快速回升,降幅比去年同期回升了26.7個百分點,占比回升3.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在經過陜南移民大搬遷和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后,占比和增速持續回落,占比較去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增速回落5.9個百分點。

大項目儲備不足
項目儲備不足,項目規模縮小。施工項目個數減少,計劃總投資同比降幅較大,投資規模持續萎縮,投資持續增長仍需努力。截至9月底,全市有施工項目940個,同比減少5個,同比下降0.5%。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30個,同比下降8.1%。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11.2%,其中億元以上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13.4%。施工項目規模只有1.87億元/個,比年初萎縮47%,比去年同期萎縮10%。項目儲備不足,特別是大項目儲備不足問題突出。
風險管控加強,政府投資放緩。在受政府投資行為嚴格規范、平臺公司不得違規舉債、政府投資項目不得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政府類投資放緩。第三季度,國有控股投資同比下降19.7%,低于固定資產投資30.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5%;國家預算資金同比下降56.7%。各項應付款高速增長,企業債務負擔加重。截至9月底,各項應付款合計同比增長31.7%。其中,工程款同比增長1.75倍,施工過程中的墊資以及工程款被欠等不良現象的存在,導致企業應收工程款增加,資金鏈趨緊,企業債務負擔加重。一部分項目因資金鏈斷裂、資金不到位而無限期擱置。
突出謀劃“兩新一重”大項目
多渠道招商引資,加快優質高效項目落地。進一步落實市上出臺的《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采取云招商、叩門招商、以商招商、鄉情招商、節會招商等形式,持續擴大招商引資,堅持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相結合,發揮最美秦嶺優勢,謀劃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的項目,突出謀劃“兩新一重”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大項目,全力以赴加快高質量發展項目落地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理順行政審批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流程,協助項目單位做好立項、選址、用地、設計、規劃、環評、安評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圍繞項目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為項目實施鋪平道路,確保重大項目及時落地建設。做好西康高鐵、丹寧高速建設的各項保障,加快推進西十高鐵項目,以大項目促進大投資、支撐大發展。
凝聚政策合力,緩解項目資金壓力。用足用好上級支持政策,全力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中央資金申報工作,為投資增長落實資金保障;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多項舉措,切實緩解項目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