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奮進商洛
堅持人民至上 創造幸福生活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貧困群眾就業;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一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急難愁盼”,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社區群眾就近就業

簽約醫生上門診療

營養午餐穩步推進
搭建就業平臺
4月18日,洛南貨車司機呂鵬波正在廣州佛山一家物流公司等候派遣:“這家公司管理規范,每月平均工資在七八千元,有時還能拿到上萬元。疫情期間,能找到這樣一份工作很不錯了!”
說起呂鵬波能有這份滿意的工作,多虧了洛南縣人社局牽線搭橋。“我一直在廣州打工,去年受疫情影響,原來的廠子大幅下調工資,除過房租、吃穿用等花銷,基本不剩啥了。我沒文化,也沒技術,還能干啥?”正著急時,縣人社局一名干部給他推送了好幾條招聘信息,這才找到現在的工作。
呂鵬波只是洛南縣人社局幫扶就業的眾多務工人員之一。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交通封鎖、企業停工,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滯留。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縣人社局率先在全省開通綠色務工專線,組織“點對點”輸出大巴車272輛,定制2列務工專列,有序轉移7.8萬人外出就業。
送走了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剩余無法離鄉人員的就業難題如何解決?對此,洛南縣人社局制定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引進人力資源公司、社區工廠、培訓機構等,為群眾在家門口搭建就業平臺。
3年前,古城鎮村民王玉芳還是一名無事可干的留守婦女,如今,她已成為陜西金翼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洛南分公司的一名技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工作顧家兩不誤。2018年4月,洛南縣人社局領導得知陜西金翼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希望在洛南建一個分廠后積極協調,這才在古城鎮建了分廠,目前已帶動160名群眾就近就地就業。
破解因病致貧
3月31日,幾年前患上肺癌的賈明(化名)手持藥費單據,來到市醫療保險經辦處報銷藥費。工作人員接過單子,5分鐘后就給他辦結了手續。
這是市醫保局為廣大參保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全市醫保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為民辦實事的理念,以“藍圖、抗疫、脫貧、監管、減負、便民”為重點,著力推進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市醫保局會議室里,一名血友病患者送來的“為民辦事關懷備至、為民排憂情深似海”的錦旗格外醒目。原來,11年前丹鳳縣棣花鎮王波(化名)的雙胞胎女兒被確診為血友病,這些年,為給孩子看病,家庭一貧如洗。
王波的情況并非個例。為減輕血友病患者門診醫療費用,經專家論證和會議研究,市醫保局制定了針對血友病患者的門診醫療支付標準,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這種病更適合門診用藥,新政策出臺后,每年能報銷3萬多元的門診藥費,切實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困難。”王波坦言。
“對重特大病、罕見病實行‘一事一策’,是醫保改革的一個新探索。”市醫保局局長李育善說,近幾年,他們調整了門診慢特病保障范圍和支付標準,城鄉居民門診慢特病病種從原來的22種增加到34種,還提高了終末期腎臟病透析醫保付費報銷比例,基本醫療保險門診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同時,貧困人口報銷取消封頂線,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提高10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一半,醫保扶貧成效顯著。
簽約家庭醫生
“血壓還是有點高,降壓藥要按時吃,平時注意休息,吃飯要少鹽低油,其他都好著,您放心吧!”4月15日,在山陽縣高壩店鎮魚塘村,村醫孫立軍在對村民陳天喜進行隨診服務時,為其認真測量血壓后,細心叮囑他如何用藥和注意事項。
孫立軍是高壩店鎮60多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一員,自山陽縣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后,高壩店鎮成立了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全鎮1.3萬名簽約對象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轉診以及健康教育、慢病隨訪、健康體檢和健康服務管理等,積極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
71歲的陳天喜患高血壓和冠心病多年,平時靠藥物維持病情。“以前身體不舒服了,得折騰好幾趟才能看上病,現在打個電話就有醫生上門服務,心里肯定高興。”說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老人贊不絕口。
高壩店鎮衛生院院長張鋒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由縣級醫院醫生、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和村醫組成,每年為村民進行一次集中免費健康體檢和指導,為患慢性病的重點人群進行至少四次的隨診服務。實際上,簽約醫生付出的遠超簽約要求。孫立軍的簽約對象有30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他都一清二楚,過個十天半月他就要上門一趟,仔仔細細地為服務對象做檢查。“有的慢性病患者服藥斷斷續續,病情反反復復,有一定的潛在危險。我一般忙完村上的工作后,就去隨訪隨診,每年對重點人群的隨診次數不下10次。”孫立軍說。
目前,山陽縣共成立63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累計為9645名患有4種重點慢病的貧困患者進行簽約服務。“去年以來,我們在擴大簽約服務病種的同時,還大力推行‘健康在線’APP線上服務,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山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周磊說。
辦好義務教育
4月16日,記者走進柞水縣城區第二小學新校區時,美觀大方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讓人眼前一亮。今年春季開學,城區二小三個年級10個教學班喜遷新校區。“我太喜歡新學校了,校園又大又美,教室的黑板還是觸摸屏,用手指一點就可以做題了。”五年級學生程斯思興高采烈地說。
程斯思家住瓦房口鎮金臺村,以前在距家十幾里路的曹坪鎮中心小學上學。2019年,她家享受易地移民搬遷政策,從山溝溝搬到縣城的億升小區,就近在城區二小入學。程斯思的母親說,孩子能就近上學,新校園又這樣好,真讓她們很開心。
去年以來,柞水縣結合教育發展實際,把解決“入學難”問題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作為關注和服務民生的重點工作,采取新建擴建的方式,共新增學位3060個,其中規劃建設的城區二小新增學位900個,是一所解決入學難問題最明顯的學校。
柞水縣城區二小副校長劉小艷說,他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和資源在新老校區為學生創建優質的教學環境。新學校除了普通教室,還設有標準化的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圖書閱覽室、德育展室、錄播教室等17類功能部室共27個,正式投用后可有效化解“大班額”問題,實現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小班額和標準班額教學。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我們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柞水縣科教局基教股股長胡世亮說。
(本報記者肖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