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管理 綜合治理
本報訊(陳維智)去年以來,鎮安縣堅持“五統一”建設模式,實行“田、水、林、路”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步伐,到處呈現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的田園景象。
統一規劃設計,由各自為政向多規合一轉變。及時成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在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方案和施工圖冊時與經濟社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規劃深度融合,確保實施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方。特別是將大坪、鐵廠、高峰3個鎮9個行政村,分為東西南三個區域進行布局和建設,形成了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的新格局。
統一資金管理,由一人把關向多筆會簽轉變。對性質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農資金,通過存量調整、增量集中等方式歸并,實行“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在預、結工程款支付時,嚴格按照“工程指揮部和監理單位核量申請、填報支付申請、業務股室審核、領導審簽、國庫股直接支付到施工企業賬戶”的程序進行,多人把關、多方監督、多筆會簽,確保資金安全。
統一程序招標,由抽簽遴選向綜合評分轉變。由項目業主和職能部門共同監督審核把關,各個項目段統一組織招投標,確保招標結果更公平公正。
統一建設標準,由部門監管向雙向監管轉變。實行“雙業主”制,縣高標辦、項目所在地鎮人民政府共同作為項目法人負責項目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三個公開”,即建設內容標準公開、項目資金撥付公開、新增及隱蔽工程簽證認定公開,確保項目建設按既定方案和標準有序推進。
統一驗收撥款,由行業驗收向專業機構驗收轉變。工程竣工后,由縣高標辦牽頭組織職能部門、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驗收,驗收結果上報省、市對口部門。經驗收合格后,按程序撥付工程款。未經統一驗收的項目,一律不撥付項目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