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按照中短產業促脫貧、長效產業促致富的思路,加快構建“5+X”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扶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多渠道發展途徑,健全完善產業帶貧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群眾的收入水平和質量,為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硬核”支撐。
該縣持續深化“三產聯動”產業脫貧模式,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強做優茶葉、食用菌、狝猴桃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養豬、冷水魚、散養雞、中華蜂等特色產業,支持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服務業、光伏等扶貧產業,著力打造縣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品、戶有增收項目、人有致富途徑的產業扶貧大格局,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至少有一個以上的穩定增收產業。全年計劃新建無性系茶園1萬畝,新種植食用菌1億袋,新發展狝猴桃0.5萬畝,養殖畜禽70萬頭(只),種植中藥材4萬畝,新增市級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3個。
縣上繼續推廣“互聯網+農業”產銷模式,健全完善電商營銷和網絡物流配送體系,計劃今年實現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都建有電商服務網點,帶動貧困家庭農特產品線上銷售實現增收。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培育“商南農產品”品牌,拓寬流通和銷售渠道,通過舉辦農產品推介會、開設消費扶貧超市等方式,深入推進“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廣泛動員黨政機關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為盤活農村集體資源、健全完善資產收入分配制度,縣上加快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廣“五聯模式”,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等市場主體,以獨資、合作、參股等方式,參與發展村集體經濟,引導農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參股、扶貧配股、就業務工等形式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合作,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升帶貧益貧能力。計劃年底前,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凈收入超過5萬元。
同時,縣上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扶持群眾發展產業增收。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技術服務工作機制,優化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創新技術幫扶方式,廣泛開展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送政策、送農資等活動,多途徑、全方位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