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白志鑫

腰市村勞務信息員牛曉亮(右)正在幫村民掃描二維碼進行信息登記

鎮安縣用專車送務工者出行
王倩 白志鑫
隨著疫情的不斷消退,全國各地正積極有序復工復產,我市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也踏上了返崗之路。各級各部門妥善做好疫情防控形勢下全市的勞務輸出工作,為企業和務工人員“牽線搭橋”,開通暖心就業“直通車”確保路途順利;各級干部貼心服務,從各個方面做好保障;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積極打通用工求職對接渠道……一系列高效便民的舉措讓廣大外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實現就業。
近期,本報記者深入我市洛南、商州、鎮安、商南四縣區,實地探訪農民工復工之路。
定制直通列車務工者安全返崗
2月25日,呂鵬波在小河村的務工微信群里看到,縣上定制的從西安發往廣州的火車,已確定27日發車,讓有外出需求的務工人員抓緊報名。呂鵬波興奮地跑去告訴妻子和鄉鄰:他們出門務工有車了,還是專車!
呂鵬波是洛南縣城關街辦小河村村民,他和妻子三年前到廣東務工,通過辛勤的付出,家里的經濟狀況逐年好轉。今年春節,夫婦二人買好了往返票后回家過年,后來疫情全面暴發,眼看著復工時間到了卻走不了。
“到處都在防控疫情,班車停運了,火車票退了兩次,后來直接買不到了。”過了正月十五,看到公司有序復工,呂鵬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說,“雖然公司沒有硬性要求必須按時到崗,建議配合當地疫情防控政策合理安排復工時間,但是我怕再不回去的話會丟了這份工作,心里著急。”
2月22日,村務工微信群里這樣一條消息讓呂鵬波燃起希望,縣上根據之前二維碼收集的務工信息訴求,建立了大數據分析平臺,摸清了群眾務工需求的底子,將有序組織群眾外出務工,還會專門包車免費將他們從縣城送往西安火車站。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按捺不住激動的呂鵬波專門跑到洛南縣人社局去問,得知縣上還會定制專列,統一購票,已經確定24日西安發往杭州的車次。呂鵬波趕緊詢問,有沒有專門發往廣州的列車,當時人社干部回答說縣上正在協調安排,讓回去等消息。讓呂鵬波沒想到的是,才過了一天多,微信交流群和村干部就同時告訴他,西安發廣州的專車確定了27日早10點發,呂鵬波懸了多天的心終于放下了。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去向為珠三角的人比較多,就及時補充調整了工作方案,決定再定制一列專車,從西安發往廣州,向上匯報后,經過多方溝通協調,用最短時間確定下增發專列。”洛南縣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外出務工人員確定要返崗的,通過體檢后,鄉鎮衛生院會給他們開具健康證明,按照安排的時間專車接送。
“接到能夠出門務工的消息,我非常高興,如果沒有政府的組織、幫忙,回去上班不知得等到什么時候。”呂鵬波告訴記者,不到一天,就辦好了所有手續。27日凌晨4點他和妻子到達指定集合地點時,夜色沉沉地籠罩著城市。呂鵬波說當時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這一趟出行會不會順利。上車前,工作人員給大家逐一測量了體溫,又給每人發放了口罩,上車后呂鵬波才得知這次還有人社干部專門一路護送。“那時心里才松了,有了底氣,不管啥時候,有政府工作人員在,心里就踏實。”
10點左右,西安開往廣州的K84列車準時發車,來自洛南縣的421名務工人員坐了4個車廂。寺耳鎮上桑坪村的嚴锳麗夫妻在深圳務工近十年,今年是他們這些年唯一一次回來過年,卻被疫情困住了復工路。得知政府包了專車還專門護送時,嚴锳麗感動地說道:“心里一下子暖得很,鎮上免費送到縣上,縣上再專車送到西安,還有定制的列車直達務工地,真是一路無憂。”
3月6日,記者連線呂鵬波時,他正在卸車上的貨物。電話那邊傳來他高昂激動的聲音,讓記者一定要替他表達他對政府的感謝之情,他說:“當工友知道我是政府專車送過來時,都特別羨慕,我很自豪也很感動,感謝政府的貼心服務,我在外也會努力工作,給商洛人爭光。”
截至3月4日,洛南縣通過務工綠色通道共組織車輛228輛、專列2列,累計向省內外輸送務工人員5125人。
干部貼心服務保障出行暢通“牛文書,你看我這個二維碼要咋弄?我想明天走,我要咋過去?開健康證明需要哪些東西?”3月3日,記者在商州區腰市鎮腰市村服務大廳見到了村勞務信息員牛曉亮時,他正在給前來咨詢外出務工相關信息的村民進行解答。為了幫助農民工及時辦理外出務工相關手續,確保農民工安全有序外出,腰市村除了設置咨詢點、工作人員面對面解答外,還通過“村村響”廣播等方式宣傳相關信息。
“牛文書,謝謝你,我現在在這邊已經正式上崗了,給你打電話說一下,你別操心了。”
已經復工的貧困戶程文凱在東莞通過電話向他道謝。之前村里好幾批人都坐上商州區發往江蘇的專車返崗了,而程文凱一直在東莞一家模具廠務工,由于全區去東莞務工的人數較少,暫時沒有開通專車。返崗心切的程文亮一籌莫展之時,牛曉亮及時上門與他溝通,并告知他相關政策。“你放心去,咱區上對于自費外出務工有報銷政策,車票到時候你寄回來我們幫你走報銷流程。”安頓好家里之后,程文凱在牛曉亮的聯系下,坐上同村村民的私家車前往西安火車站,再輾轉至東莞,如愿返崗。
“大家聽說了區上關于保障農民工返崗的各項措施后,都很積極,每天來開證明、掃二維碼的人挺多。有的村民去西安務工是自駕,我就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做好務工人員和車主的對接,能捎一個是一個。”包村干部劉輝說,腰市村距離市汽車客運站挺遠的,現在通村客運班次也少,村民去市汽車客運站很不方便。基于這個考慮,他將自駕務工人員的出行時間收集起來,做好溝通對接,就近解決出行問題。村民王歡收到返崗通知后買了機票,去蓋章之時無意間提起,一旁的劉輝回去之后便聯系近期去西安的村民把她捎過去。劉輝告訴記者,村上已經包了兩次車送村民去市汽車客運站,在此基礎上,協調一些自駕車主,讓他們幫助無車群眾前往務工地。
3月4日,閆村鎮向西安大明宮建材市場集中輸出了53名勞動力。當天早上8點,王書民把本鎮的務工人員從市汽車客運站送走后,他松了一口氣。這次由他一手促成的勞動力定向輸出,整整讓他忙活了成十天。對接上大明宮勞務站后,王書民把用工信息通過微信群及時反饋給村民,最終有53人確定外出。開健康證明時,考慮到有的村民居住偏遠,王書民便和另一名鎮人社干部開著車,挨家挨戶收集外出人的身份證、幫助他們填寫登記外出信息表,再拿到他們各自所屬的村委會逐一蓋章,最后集中拿到鎮上和衛生院蓋章。“出行不便的我們統一代辦,村民就可以不用多跑路了。”
3月4日統一出發前,磨溝村九組的王浩亮還在為咋到鎮上集合發愁。沒想到,天還沒亮,王書民就帶著面包車到家門口來接他了。“一步路都不用走,真的讓人很感動,打心眼里感謝人社干部周到的服務。”王浩亮說,居住偏遠的村民,都是王書民和鎮人社所的干部一一接過來的。到了市汽車客運站,商州區人社局干部還給每人發放了口罩和防疫手冊,手冊上印有“商州人社”的二維碼,識別后能通過公眾號及時了解就業信息和各類政策。人社局還提前給每人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方方面面都為我們考慮到了,真的特別暖心。”
這樣“精細化”“定制化”的暖心服務在商州區各個鎮村每天都在進行,有了這樣貼心的安排,外出務工的村民方便快捷地走上工作崗位。商州區人社局勞務股工作人員張延介紹,貼心、精細的服務是全區這次勞務輸出的關鍵詞,“村民要求的我們要及時辦到,村民沒想到的我們要考慮到。”他說,區上前期還為集中向省外輸出的務工人員免費發放了方便面、飲用水以及酒精,解決他們路途上的飲食問題。
目前,商州區已有4.5萬名農民工離開家鄉,分赴江蘇、廣東、貴州、四川、西藏和西安、寶雞、安康等地務工。
摸清務工需求精準對接用工
3月6日上午8點,鎮安縣達仁鎮春光村的50多名務工人員在鎮廣場集合,經過點名、測量體溫和安全檢查后有序登上前往山西忻州的大巴車。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春光村組織的第一批勞動力集中輸出。
曹承良把水遞給邱明富,一再叮囑:“注意安全啊,有事打我電話!”曹承良是春光村村主任兼支書,同時也是村級勞務服務站的負責人,他承擔著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操心著全村兩三百個主要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往年基本一多半人能自己聯系到務工點,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工地和企業還沒有復工,大伙都很著急,對經濟基礎薄弱的家庭來說,在屋里坐一天,就有很大損失。”曹承良說。
以往,大年初六以后是各地返工最集中的時候。但今年,由于疫情,一部分村民之前聯系好的務工點開不了工,還有一部分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很是發愁。曹承良得知村民的難處后,他聯合村勞務服務站的信息員和其他村干部,先是走訪摸排村民求職需求,一方面把搜集的信息匯總上報給鎮社保站,一方面主動聯系縣內外企業,了解企業的規模和資質。
“到現在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里就靠我一個掙錢,之前聯系的工地都去不成了,我這心里慌得不得了。”貧困戶邱明富給曹承良打過好幾個電話,急得火燒眉毛。“我正在對接,有了消息就通知你。”曹承良不停地開解安慰。過了兩三天,曹承良通過村里在山西忻州務工的盧勝軍,聯系到了他所在的寶山礦業公司,在盧勝軍的幫忙溝通下,確定了一百多個就業崗位。曹承良協調50多人通過私家車先行出發,把剩余的50多人上報給人社部門,縣上聯系了兩輛雙層大巴車,直接到鎮上專車接送。
2月份,鎮安縣整合多方資源,建立全縣就業大數據中心,發揮鎮、村勞務服務站作用,對各類企業和勞動力就業需求進行采集,動態管理,精準推送,實現用工需求和就業需求精準對接。“村勞務服務站在這個過程中是重要的一環,它承擔著把外面的招工信息傳達回來,再把內部的求職需求傳遞出去,還要讓群眾放心、安心,就得下功夫。”鎮安縣人社局就業股工作人員說。
和曹承良一樣給村民架起“企”“工”橋梁的還有商南縣富水鎮油坊嶺村的吳承奎,他是村支書也是村級勞務合作組織的負責人。疫情防控期間,他進組串戶摸清了全村的勞動力意向,230人有外出需求,剩余200多人沒有固定就業地。吳承奎考慮到本村內有5個茶葉基地和1個狝猴桃基地,勞動力需求也很大,就動員沒有外出意向的群眾到本村企業就業。“要幫基地招工,還要幫村民就業,天天電話不停歇,忙得血壓都有點高了。”吳承奎說,自2月10左右,茶葉基地復工,他就到處聯絡工人。本村的剩余勞動力消化掉,他還聯系到城關街辦十里鋪村,把村里基地需要工人的消息傳遞出去,為本村企業招聘回來70多名工人。有了工人,茶園的春季生產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企業解決了用工荒,村民沒有了就業難,茶園現在是一片忙碌景象。“感覺到處都是生機勃勃,春天真的來了。”吳承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