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狠抓脫貧攻堅不松勁,采取八大舉措,力爭高質量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工作水平,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關注貧困患者,防止因疫致貧。對確診、疑似的貧困患者,落實現行救治措施,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切實保障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急事急辦實行臨時救助,符合條件的及時落實低保、特困供養等政策。全市共確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例(其中貧困戶1戶2例),均已經得到有效救助和幫扶。
抓好務工就業,確保收入穩定。摸清勞動力就業創業意愿和企業用工需求,廣泛發布招聘信息,實施線上招聘活動。發揮社區工廠、扶貧車間作用,吸納安排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積極主動與用工企業對接,強化蘇陜勞務協作,落實獎補政策,統一“點對點”送達,有序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全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62749人,帶貧企業帶動貧困勞動力32861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920人。
增設公益崗位,貧困群眾優先。疫情期間,設立一批防疫消毒、村組巡查、基礎設施管護、村莊環境保潔、生態護林、治安維穩等臨時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益專崗,優先選聘因疫情影響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監測戶、邊緣戶。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的80%用于公益崗位和支付貧困勞動力勞務費。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共設置公益崗位4962個,貧困戶就業5099人。
落實優惠政策,支持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影響,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帶貧市場主體,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對已使用貸款的或疫情期間貸款的,給予貼息支持。對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工復工的,按照吸納貧困戶就業人數給予一次性生產補貼,實行“一企一策”,點對點幫助解決原材料、用工等問題,使其盡快恢復產能、達產達效。目前,全市157戶帶貧企業、55個扶貧車間復工,光伏扶貧電站總收益7716.607萬元。
加快項目落地,力保穩定發展。對符合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需要,有利于盡快恢復生產、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項目,優先納入計劃,優先使用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采取以工代賑、“一事一議”等方式盡快開工建設。落實財政直補到戶、扶貧小額信貸、扶貧互助資金等政策,對因地制宜發展家庭種植、家庭養殖、庭院經濟等“短平快”項目的貧困戶加大獎補力度。全市2020年安排扶貧項目數為2917個,其中已開工項目591個,累計投入資金總額209919.64萬元,其中已支出金額10908.29萬元。
實行延期快貸,減輕群眾壓力。繼續執行扶貧小額信貸“5321”政策,對貧困群眾的生產資金需求,及時予以支持,不抬高貸款門檻,不縮短貸款期限,保持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穩定連續。創新線上線下辦貸模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線上方式和縣鎮村三級金融扶貧服務點申請貸款和自主還款。對疫情期間新發放貸款、續貸和展期需求,加快審批進度,簡化業務流程,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提高辦理效率。適當延長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續貸、展期)、受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還款期限。鼓勵承辦銀行機構適當降低延期期間貸款利率,減輕貧困群眾還款壓力,期間發生逾期的不納入征信失信記錄。全市扶貧小額信貸新增貸款戶數112戶477萬元,依規續貸167戶735萬元,受疫情影響還款延期14戶65萬元。
開展消費扶貧,暢通銷售渠道。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加快扶貧產品認定,暢通扶貧產品銷售、運輸綠色通道,依托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平臺,組織動員各類市場主體設立消費扶貧超市、專柜、專區、專館等,著力構建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體系。積極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購買扶貧農產品,推動寧商扶貧協作地區、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各類幫扶單位要采取點對點方式,做好滯銷積壓農產品的采購。支持和引導物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服務站采取上門收購、定點采購、電商銷售、以購代捐等方式,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問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扶貧項目,實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貼。全市認定扶貧產品205個,產品價值2.85億元,幫助銷售農產品1.62億元。南京采購和銷售我市農副產品共計602萬元。
強化幫扶責任,推進工作落實。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全員到崗到位,四支力量扭成一股繩,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協助村上修訂年度工作計劃,強化扶貧產業、就業創業等增收項目落實和推動。加大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積極開展扶志扶智工作。嚴格按照市上“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排查整改和省上“一查一補兩落實”工作要求,及時查漏補缺,快速補齊短板。全市1156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全部到崗,4184名駐村干部到崗3838名。(市扶貧開發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