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洲 孫傳卿
商南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啟“戰時”黨建新模式,以“戰時”狀態凝聚“戰時”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抓黨建、強引領,吹響“紅色號角”
黨旗插在一線。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商南縣委組織部連續兩次發出通知、倡議,向全縣所有鎮辦、部門單位的458個基層黨組織、1.1萬多名黨員發出號召,全面進入“戰備”狀態,在疫情防控一線檢測點組建臨時黨支部52個,讓黨旗飄揚在所有一線崗位上,吹響“戰時”黨建“新號角”。
黨員沖在一線。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縣醫療衛健、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挺身而出,全縣共組建“黨員突擊隊”129個、設立“黨員先鋒崗”294個,在重點片區劃分“黨員責任區”236個,筑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黨費用在一線。縣上統籌上級下撥及縣管黨費20萬元,購買防護物資和生活用品,慰問抗戰在疫情一線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
抓組織、強創新,筑牢“紅色堡壘”
建強“戰時組織體系”。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聯動組織體系,開展“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專項行動,組織11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523名黨員支援一線“共駐共建、聯防聯控”。
開展“戰時組織生活”。指導各基層黨支部建立線上“微”支部400多個,依托“學習強國”“智慧紅云”、微信群等靈活開展組織生活;扎實開展“黨旗紅·戰疫情”黨建主題活動和“抗疫第一線、黨員作貢獻”承諾踐諾活動,在“商南黨員之家”微信公眾號刊登黨建知識和抗疫防護科普文章,保證防疫期間黨員學習不斷檔、不停歇。
改善“戰時服務方式”。防疫期間,采取網上辦公方式,通過微信、電子支付為全縣1萬多名黨員收納2月份黨費,為4名黨員完成線上黨員關系轉接。活化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形式,采取線上線下開展服務工作,確保疫情期間服務不間斷、不降質。過風樓鎮推行“紅色代辦、黨員跑腿”工作法,確保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群眾生活物資不少、關心不斷。
抓典型、強隊伍,鍛造“紅色先鋒”
注重抓好典型宣傳。在“黨員之家”“商南宣傳”等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宣傳先進典型209個,通報表揚基層黨組織16個、先進個人33名,凝聚起學習先進、共克時艱的濃厚氛圍。積極向外宣傳推介縣上工作舉措和經驗做法,中、省、市媒體刊用信息500多條。為疫情防控推遲婚期的縣醫院醫護人員李錕和張鑫,其事跡1月30日被央視《新聞直播間》“戰疫情”特別報道,在社會上引發熱烈反響。
注重一線考察干部。縣上出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實施辦法》,建立“疫”線發現、識別、考察、評價、使用干部制度,真正把關鍵時刻表現突出、堪當大任、不計得失的優秀干部選出來、用起來,正向鼓勵激勵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擔當作為。
注重加強慰問幫扶。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帶頭深入“前線”走訪摸排,激勵黨員干部“沖在前、守在前”,各鎮辦、各部門單位迅速組建服務隊、慰問組為奮戰在一線的黨員群眾提供保障服務。
抓合力、強動員,書寫“紅色篇章”
企業在行動。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國有企業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共捐獻價值150多萬元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消毒液、酒精、生活用品等。
人才在行動。1297名黨員醫務工作者主動請戰,各醫院專設發熱門診、預檢分診、感染病區以及醫學觀察治療區,防控救治工作井然有序;疾控人才同時間賽跑,快出擊、快隔離、快消毒,找出接觸者,保衛健康者;農業人才保供給,確保農資安全;市場人才在群體性聚餐、物價監管、醫藥用品供應等環節積極作為,保證市場秩序;全縣中小學校運用“名師空中課堂”“升學e網通”等免費線上資源以及QQ、微信等開展網上教學,保證“停課不停學”。
群眾在行動。全縣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勇毅“逆行”,帶動了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無數群眾沖上一線,爭捐物資、主動執勤,78名志愿者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