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始終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真抓實干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新起點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無論是推進脫貧攻堅,還是破解教育、醫療、住房、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的難題,都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
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為重點,鼓勵更多群體就業創業,深入實施穩就業精準幫扶、百縣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建設和新型職業教育培訓三項行動,從援企穩崗、精準幫扶、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方面推動就業創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要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以社會保險為主體,社會救助保底層,積極完善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力度,堅持“房住不炒”“租購并舉”,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加快棚戶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要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強化生產保供,加大農副產品特別是生豬穩定生產力度,運行好保障供應機制,積極做好產銷銜接,強化農產品監測監管,維護好市場價格秩序,讓市民群眾吃得上、吃得好、吃得安全。
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著力解決城區、移民搬遷安置點入學難等問題,深化產教融合發展職業教育,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要大力實施健康商洛行動,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升醫療保障水平。
要穩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著力打造一批文化藝術精品。要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和全民健身產業協調發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領健康生活風尚。
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市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完善市縣生態環境保護和規劃修編。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要強力推進中省環保督察巡察、省委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要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沒有終點。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的民生謀劃,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同頻共振。只有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民生改善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