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李波的餐廳獲好評餐廳十強稱號。

2019年夏,李波在蘇陜協作陜西名優產品展銷會上推廣陜西美食。
本報記者 王劍 謝非
在南京,有一批在餐飲行業打拼的丹鳳籍商洛人,其中已成為南京建鄴區青企會成員、創立南京多百吉餐飲有限公司的80后青年企業家李波是一顆熠熠生輝的新星。如今,他已是南京市民所關注的“西伺燒烤”這一品牌網紅連鎖店的股東,同樣的連鎖店,他們在南京開了5家。
一路走來,李波背負著理想與責任在創業中收獲,在創新中發展,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在逆境中四處求索打拼,從不曾停下過腳步。回望優秀青年企業家李波來時的路,無不讓人體味到創業者的艱辛。
年少時輾轉兩地打拼
李波的家在丹鳳縣武關鎮南坪村,他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家庭突遭變故。這年母親突患重病,父親帶著母親四處求醫,已無暇顧及家里,李波的哥哥在縣城上學,常常是李波一人在家。除了自己解決生活起居難題,每天還要照顧自家的養雞場。令人唏噓的是,母親在這一年病故。這一記重擊,讓年少的李波兄弟倆頓覺生活困苦無依。
青春年少時,李波初嘗人世艱難,早早步入社會,到南京在舅舅的店里幫忙。中途回家一段時間后,他再次到舅舅店里學做牛肉鍋貼,后來自己做起了牛肉鍋貼。幾年之間,李波經歷了商洛和南京兩地反復輾轉,在自己的青蔥時光,經受住了摔打和磨礪。
摸爬滾打中掘得第一桶金
1998年,年僅18歲的李波接手了在南京艱難打拼的兄長開的飲食店,自此開啟他自強不息的創業路。
李波開店的最初兩年,經營上常常入不敷出,幸虧他遇到的本地房東很友善,有時會寬松延緩房租。2000年,李波開了一個大排檔,賣起快餐,生意漸有起色,店里的雇工就有四五人。
后來,在丹鳳鄉黨的幫助下,他在南京新街口開了一家牛肉拉面館,并附帶各種炒菜,后改名為大西北餐廳。正逢那幾年南京流行吃肥腸魚,李波瞅準這一商機,適時擴大經營規模,改餐廳名為大西北肥腸魚,做起了肥腸魚
這次轉型升級,給他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機遇,餐廳經營漸入佳境,他的生活也步入正軌,期間他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后來店面拆遷,李波得到了一筆賠償款,完成了最初的
結緣燒烤開啟“開掛人生”
2005年,在南京草場門,李波根據自己之前的經驗,投資數十萬元,重新開辦了一家大西北肥腸魚餐廳,因投資過大,未能及時適應市場需求,堅持了兩年后餐廳只能關門。這一次的投資失敗,無疑給了李波不小的打擊。
一年后,李波結識了一位新疆維吾爾族朋友,開始接觸燒烤行業。這一“觸電”一發不可收拾,李波和其合作,不僅有了自己的燒烤店,還開設了三個流動攤位,生意火爆。這期間李波不僅在南京買了房,又買了自己的第二輛車,后又將全家的戶口遷至南京。
2009年,在南京江北,李波重整旗鼓,新開了一家新疆風情園并加入了“蒙古包”特色,經營新疆風味美食。2012年6月,他在南湖開了第一家以“西伺燒烤”命名的燒烤餐廳,逐漸融入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第二年8月,李波的第2家“西伺燒烤”紅紅火火開業,并在東南大學教授的建議下,李波對店面風格、標識等進行統一設置,形成了獨特的燒烤餐廳風格。為了在經營中吸引消費者,李波與西安“小楊烤肉”進行了交流,并在菜品提升、管理制度上日臻完善。
“西伺燒烤”連鎖店的陸續開業,讓李波在體味到滿滿收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來自團隊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壓力。這讓李波對自己的品牌連鎖店的走向和市場預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適時調整經營策略。
當眾多新媒體宣傳充斥大眾視野時,李波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通過新媒體網絡營銷,讓“西伺燒烤”成為“不只是一家燒烤店”的網紅連鎖店。上乘的菜品,常年有年輕歌者駐場獻唱,輕松愉悅的用餐體驗,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群體,讓“西伺燒烤”儼然成為吃燒烤的時尚之地。
市場總是瞬息萬變,漸漸地“西伺燒烤”開始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應對市場競爭,李波組建了營銷團隊,并在不斷自我提升中,創新經營模式,強化了企業的品牌化概念。而后,李波苦練“內功”,2019年6月,他受邀在“北京大學——南京建鄴區新一代民營企業家研修班”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提升,并順利拿到北京大學的結業證書。目前,李波作為投資人之一,又開辦了“李氏鍋貼”,現已開了5家分店。
南京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給了眾多像李波一樣的打拼者提供了創業機遇,秉持著商洛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精神,李波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實現了人生蝶變。他的創業歷程,無疑給商洛山中更多創業者帶來思考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