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實施系列報道之二
李治軍 李軍
盛夏時節,萬木蔥蘢、生機盎然。順著平坦的通村路,走進商南縣富水鎮龍窩、油坊嶺、馬家溝、茶坊村,再到王家樓、黑漆河村,沿線以茶葉、狝猴桃、葡萄、花卉等為主要品種的10多公里現代農業產業長廊,配以旅游產業路、觀景平臺等,形成了一條集采摘體驗、農業觀光等于一體的產業經濟帶。
來到位于縣城西側的試馬鎮,從郭家埡村平地里的豐產茶園,到馬泉山萬畝白茶基地,再到紅廟村千畝荷塘、北宋農耕博物館、大櫻桃采摘園,一個新興產業帶正釋放著充沛活力。
這些是商南縣將地域文化與現代農業、旅游業融合發展,建設312國道經濟帶展現出的一個個亮點。
按照商南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的總體實施方案,該縣312國道經濟帶以312國道為軸線,以沿線的城關、富水、試馬、清油河4個鎮辦為主體,按照“瞄準集鎮、壯大產業、做美鄉村”的發展思路,以“產業+”融合發展為主要模式,以特色化、集群化、綠色化、品牌化為主攻方向,挖掘展現文化元素,建設集現代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產品加工等融合發展的產業示范園區,打造產業興旺、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化示范經濟帶。
今年年初,瞄準這一定位和發展目標,按照逐年推進的要求,商南縣制定了本年度312國道經濟帶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提升基礎設施、加快現代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項目、打造特色小鎮等重點任務。
為完成年度任務、實現預期目標,商南縣312國道沿線的4個鎮辦緊緊結合脫貧攻堅基礎設施達標、結合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實施通村路“油返砂”整治工程、安全飲水工程、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通信基站建設工程等,全方位為經濟帶的發展和崛起打下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沿線各鎮辦以項目建設為支撐,著力在“文農旅”融合上下功夫,把文化挖掘彰顯、特色小鎮建設、現代特色產業發展一并規劃、同步推進,加快建設生機勃勃、產能強勁的經濟帶。
商南縣城關街道辦實施現代農業扶貧產業園項目建設,推行“糧—畜(禽)—肥—果”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新建5000頭純種豬良種繁育場和年出欄10萬頭生豬育成場,高標準在十里鋪等村發展狝猴桃產業園1000畝;同步,大力發展艾草、花卉苗木等產業,建設郭家埡村中藥材基地,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優勢。
富水鎮在龍窩、油坊嶺等4個村新建產業路,擴大茶葉、狝猴桃基地規模,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長廊;推進皈心田園綜合體建設,發揮食用菌產業優勢,建設以香菇為主的農產品“產供銷研”現代化產業集群,打造香蕈小鎮;加快實施茶坊小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狝猴桃果汁飲品生產線、出口型干菇生產線、香菇醬生產線。
試馬鎮持續推進萬畝生態白茶產業示范園建設,提升試馬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擴建沁園春茶葉加工廠;積極發展原生態體驗、觀光采摘、垂釣休閑、養生度假等鄉村游項目,力爭將目前的3A級北茶小鎮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
清油河鎮圍繞建設“秦嶺藥谷、天麻小鎮”,加快實施天麻產業化園區項目,將天麻種植規模擴大到150萬窩;建設中藥材交易市場,推動中藥材種植規模化和產業化,計劃發展中藥材基地5000畝;完善后灣國際漫村旅游服務設施,鞏固升級后灣3A級景區,實施清油河水庫項目,建設碾子溝玉皇山旅游專線,提升后灣和玉皇山的旅游吸引力。
截至6月底,沿線4個鎮辦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競相發展,部分“文農旅”融合項目穩步實施。其中,富水現代農業產業長廊項目完成茶葉栽種5000畝,新建產業路8.9公里;試馬鎮萬畝生態白茶產業示范園項目已完成投資1.2億元,新發展白茶基地3000畝,新建繁育圃65畝,改造提升茶園2000畝,馬泉山旅游景觀牌全部安裝到位;清油河鎮后灣國際漫村天然浴場已完成改造,景區內涵得以豐富,吸引力顯著增強。
隨著4個鎮辦的競相發力,目前,商南縣312國道經濟帶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活力板塊、“隆起”板塊和優勢板塊,在全縣的示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