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張榮)近年來,山陽縣堅持把移民搬遷舊宅騰退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盤活存量土地的重要舉措來抓,不斷強化措施,完善機制,狠抓落實,拆舊騰退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完成移民搬遷騰退復墾8588戶3978畝,在線報備2468畝,待包裝交易1510畝,已拆除畝數占歸還指標任務的90.66%。
建立領導包抓機制。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自然資源、移民辦、財政等部門及項目所在鎮辦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推進領導小組,逐鎮辦落實騰退復墾工作。包抓縣級領導堅持每周深入騰退現場督查1次,每季度召開1次騰退工作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問題。
建立資金保障機制。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專賬管理、統籌安排”的原則,將“十二五”陜南移民搬遷與“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舊宅基地騰退資金打通使用,統一保障。目前,已落實騰退資金3.5億元,有力保障了工作開展。
建立激勵獎懲機制。縣政府對騰退工作完成好的鎮辦實行表彰獎勵,以上級驗收認定的新增耕地面積為依據,鎮辦在完成縣上下達任務范圍之內的,給予3000元/畝的獎勵;超出縣上下達任務部分,除享受原獎勵基礎上,再給予鎮辦5000元/畝的獎勵。通過一系列激勵獎勵措施的實施,促進了各鎮辦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督查考核機制。縣委督查室和縣自然資源局、移民辦每半月聯合開展1次專項督查,對工作緩慢、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跟蹤督辦,并約談鎮辦主要負責人。同時將平時督查排名情況納入各鎮辦年終考核范疇,做到平時督查與定期考核相結合、半年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切實以量化考核倒逼騰退工作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