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任昊翔 王勇)2018年,市委、市政府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城鄉一體、保障全覆蓋”的思路,堅持“保民生、托底線、救急難”的宗旨,把兜底保障對象、困難群眾救助工作作為解民憂、惠民生、保脫貧的“民心工程”來抓,不斷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兜底保障對象的兜底工作和社會救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8年,全市城市低保對象8346戶18149人,發放資金7556.85萬元;全市農村低保對象共有34252戶95203人,發放低保資金28008.69萬元;農村特困人員17999人,發放救助供養資金11208.26萬元;實施醫療救助181750人,發放資金10911.77萬元;實施漸退幫扶785戶、2459人,兜底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障有序推進。社會救助規范化創建全面完成,2018年驗收了388個村一個鎮一個社區,目前全市1283個村(社區)已全部創建成功。特困供養對象一人一檔工作基本完成,管理模式有創新,實現了無安全事故發生的目標。“分級審批”“先行救助”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實施臨時救助39242人,發放資金5113.34萬元,運用“救急難”慈善平臺上報救助申請77人次,成功救助22人次,獲得救助金額61.2萬元。市、縣區兩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構、編制、人員三到位,八個核對平臺項目已竣工驗收,市、縣區兩級平臺已實現互聯互通,信息核對工作穩步推進。據了解,2018年市、縣區兩級共核對74.54萬人次、33.11萬戶次,預警信息6887條,檢出率0.92%。市、縣區兩級核對機構與共享單位數據對接工作積極主動,成效顯著,目前市級對接部門8個,共享數據12類,各縣區不同程度共對接16個部門、19類數據,為兜底保障精準施策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