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治軍 葉文娟)“3月份,發貨量531單,農特產品訂單銷售4.6萬元,幫助周邊農戶代銷、代收快遞1300件次。”4月16日,商南縣清油河鎮后灣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李青華向筆者介紹。脫貧攻堅以來,商南縣強化政策支持,構建服務體系,培育電商企業和電商人才,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為貧困群眾開辟出一條增收新路徑。
商南縣2017年5月成功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后,制定出臺了相關制度,成立縣電子商務協會,為電商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培訓和服務等。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運營服務中心、倉儲物流分揀配送中心“三個中心”,構建形成電商人才培訓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及物流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搭建起電商運營服務平臺、就業創業孵化平臺、農產品銷售平臺“三大平臺”。引進阿里巴巴、京東、西域美農等知名電商企業,引導支持縣內有條件的電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與其開展合作,加快在鎮辦開設電商服務站,在村(社區)開辦電商服務點。今年一季度,共建成鎮級電商服務站7個,村級電商服務點42個,其中貧困村電商服務點6個,形成縣有中心、鎮有站、村有點的一體化電商產業發展格局,為農村群眾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從網上購買商品暢通了渠道。
縣上整合人社、教育、農業、扶貧等培訓力量,重點針對鎮村干部、電商創業者、貧困戶等,大力開展電商知識、運營技能等培訓,培育電商實用型人才。為參訓對象提供訓后服務,幫助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觸網用網,開展網銷網購。去年開展電商培訓12期,培訓800多人次,帶動電商創業就業120人次,直接帶動975戶貧困戶增收。縣上大力推行“電商平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把貧困戶捆綁在電商產業鏈上,引導電商企業、合作社用基地貧困戶生產的產品開發出商南茶系列、“金絲峽”系列、食用菌系列、葛產品系列、四皓酒等20多種優勢農特產品,實現“線上”銷售,達到為貧困戶代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