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維智)施肥、起壟、覆膜、播種。近日,在鎮安縣米糧鎮蓮池村,煙農們抓緊時間做好移栽前期準備工作,到處一派繁忙景象,為產業興旺下好“先手棋”。2019年將是鎮安摘帽后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關鍵之年,縣上以“一補兩送一議”活動為契機,搶抓春季生產黃金期,瞄準產業興旺“高地”,立足早,著眼快,落腳實,圍繞產業布局、項目實施、政策落地等關鍵環節,做到“五個精準”,引導群眾在山上興產業、在山上找出路,確保春季攻勢勢頭猛、火力強。
力量精準,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借力10多家省市幫扶單位力量,帶頭獻計開方,督查督辦,編制全縣154個村(社區)產業發展規劃,將目標任務層層細化分解到村、到戶,按月按季列出目標時序推進表,定措施不留空白、抓產業不留盲區,做到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項目。
決策精準,實施農業特色產業三年振興計劃,修訂“三帶四聯”產業扶貧實施細則和六個配套辦法,作出加快板栗、蠶桑等產業發展決定,構建起產業扶貧的“四梁八柱”,讓貧困群眾明白靠什么脫貧、用什么致富。
布局精準,根據區域特點和群眾的生產需求,規劃“兩園四帶”產業布局,建設產業示范村50個、產業示范基地200個,引導群眾因地制宜抓產業,促進縣內區域均衡發展。
項目精準,盤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塊地”,銜接金融、財政、保險“三類保障”,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三大主體”,精選“6+4”產業項目,做大茶葉、蠶桑、食用菌、中藥材等六大特色產業,促進林果、魔芋、白山羊、烤煙四大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讓農民從農村走出來,讓農產品從農村走出來,吸引城市資本進農村,鼓勵城市居民進農村,共同編織產業興旺保障網。
到戶精準,將農戶分為有勞動能力戶、弱勞動能力戶、無勞動能力戶三類,重點對有勞動能力戶和弱勞動能力戶進行產業幫扶,實現每村都有1至2項主導產業,除沉底戶和沒有產業的特困供養戶外,每戶都有兩個以上中長增收產業。1月至3月,全縣落實各類產業發展資金3700萬元,流轉土地7萬畝,選派產業發展指導員265名,建扶貧工廠(車間)208個,新建桑園1.5萬畝、茶園0.5萬畝、中藥材1.2萬畝,新發展食用菌1100多萬袋,完成烤煙育苗3萬畝,科管板栗核桃1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