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8馬云鄉村教師獎”獲得者呂宏兵




本報記者 王倩 余婷
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年華莫過于青春;在五彩繽紛的青春年華,最閃亮的不外乎愛的光輝。對于呂宏兵來說,青春是付出時的快樂,是傳播知識的喜悅,是播撒愛的幸福。他秉承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把青春奉獻給一撥撥山村的孩子們。
1月13日,“2018馬云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碧海藍天的海南三亞舉行,全國101位獲獎教師在現場接受頒獎。呂宏兵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我市3名獲獎教師中最年輕的。頒獎當天,呂宏兵的心情格外激動,他愈發認識到鄉村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堅守鄉村的意志。今年32歲的他,在當鄉村教師的9年多時間里,既保持著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又富有超出年齡的智慧和沉穩。對待學生,他是關懷備至的朋友和兄長,是高標準嚴要求的嚴師。他始終沒有忘記從教時父親對他的叮囑:教師是良心活,作為人師,一定要有責任心,不能辜負每一個對孩子充滿希望的家長。
兒時愿望終實現
2018年的大雪節氣,天空中飄起了棉絮似的雪花。通往洛南縣石坡鎮李河小學的鄉村道路兩邊的田地里、山坡上,已然被白茫茫的雪花覆蓋,冬日的鄉村在此時顯得尤為靜美。從縣城驅車約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李河小學。塑膠操場上有供幼兒園孩子玩耍的滑梯、木馬,三層紅磚教學樓前五星紅旗隨風飄揚,教室窗戶飄出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這里就是呂宏兵發光發熱的地方。
呂宏兵是洛南縣保安鎮人,從小居住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祖輩都以務農為主,家里的經濟條件較差。在簡易的土木結構的教室里,呂宏兵完成了小學學業。雖然那時的條件艱苦,但呂宏兵遇到了鼓舞他一生的啟蒙老師,受到了令他終生難忘的啟蒙教育
呂宏兵回憶道,他的語文老師叫聶引蘭,右手殘疾,卻能用左手寫出一手清秀的字,她勤勞善良,性情溫和,對待學生像疼愛自己的孩子,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在小學期間,呂宏兵性格急躁,坐不住,經常調皮搗蛋。有一次,他和其他同學逃課到水井邊上吊水喝,結果被聶老師發現,通知了家長,就在他以為聶老師要發脾氣教訓他們時,沒想到聶老師只是很溫柔地告訴他們,水井邊很危險,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時教育他們要誠實,即使做錯了事,也要勇敢地承認,不能撒謊。此事讓呂宏兵心里很感動,聶老師的處理方法既沒有傷害他和同伴的面子,也讓他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后來,呂宏兵在聶老師的引導和感召下,漸漸地愛上了學習。
“正是啟蒙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感受到了教師的崇高與光榮,當教師也成了我的夢想。”呂宏兵自那時起就有了長大當教師的愿望,后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陜西師大,畢業后當上了洛南縣黑山小學的特崗教師,實現了兒時的教育夢想。
初為人師多磨煉
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十年時間,呂宏兵依然記得2009年9月5日到石坡鎮黑山小學報到的情景。學校距離鎮上20多公里,那天天氣陰沉,他拎著行李搭乘班車趕到學校時,初秋的大風已稍顯寒意。他仔細打量著這所學校,教學樓是多年前的三層小樓房,而旁邊集辦公和住宿于一體的教師辦公室就顯得很破舊,低矮的磚房,昏暗的光線,都讓呂宏兵記憶深刻。然而,這些都抵不上呂宏兵看到孩子們見到新老師時的眼神,他把那眼神解讀為“對知識的渴求”。
入校的第一個晚上,呂宏兵失眠了。“晚上想得最多的,是第一節課。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一直持續到深夜,不安與惶恐、喜悅與興奮集結在一起……該怎樣開始,該怎樣當好一名老師,該怎樣帶領孩子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這是呂宏兵的隨筆里,記錄的當時的狀態。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于9月7日正式開始教學生涯。他任教的五年級共44個學生,除擔任班主任外,他還分管學校少先隊和遠程教育工作。
帶著對學生和教學工作的熱愛,辛辛苦苦半學期過去了。就在呂宏兵以為可以在期中考試檢閱他的成績時,沒想到出來的結果讓他吃驚,甚至是悲憤。“我以為我盡心盡力地教了,學生自然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結果全班有一半人不及格,甚至分數很低,我當時很意外,也很自責。”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情況,一方面是自己沒有完全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是有的學生上課狀態不好,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管理辦法。“心里既委屈又著急,在辦公室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那是第一次因教學流淚。”作為一個男子漢,讓他難受的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內心的失望。“太希望學生有個好成績了。”他說。
經過這次考試,呂宏兵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他明白了,學生的成長不僅要有好的學習成績,還有如何做人。此后,他調整了管理學生的辦法,試圖找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試著和學生做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通過不斷創新課堂模式,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第二學期,班上愛搗蛋的學生愿意遵守課堂紀律了,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也樂意和同學玩耍了。隨著他和學生距離的拉近,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學生在成長,我也在成長。只要肯想辦法,只要肯付出,初為人師的急躁變少了,耐心和愛心變多了。”呂宏兵對自己的那段時光如是總結。
用心付出不言苦
課堂上,他是學生眼中無所不知的“超級老師”;生活中,他是隨和有趣的“大哥哥”。每天晨起,他陪孩子們一起跑步鍛煉身體;課間休息,他陪他們打籃球、跳皮筋、下象棋,觀察四季變化,分享生活樂趣。他曾有多次機會可以改行,可以調到條件更好的單位工作,但他都放棄了。他說自己不愿意離開,其實是舍不得孩子們,這里的孩子生活比較艱苦,得到的關愛也少,他們更需要一個能聊得來的朋友,一個關心疼愛他們的老師。
在呂宏兵眼里,教育是愛的教育、人的教育,體現的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孩子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應該享受到公平、平等、優質的教育。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是教育的主體參與者和受益者。他們每個人無論成績優劣、心智是否健全,都應該得到來自教師相同的甚至更多的關愛。
為了促進學生成長,他認為了解清楚每個學生的生活情況,和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很重要。9年里,呂宏兵始終堅持家訪,細致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得知學生孫興龍的母親患直腸癌后,他多次看望并對孫興龍進行耐心的心理輔導,并協調學校給其一定的生活補助。
在桑坪小學任教期間,學生姚佩一家生活貧苦,爺爺患肺氣腫,父母、妹妹都是三級智力殘疾,家庭由年邁的奶奶獨立支持。得知這一情況后,呂宏兵多次跟科任老師溝通,對姚佩、姚玉微姐妹予以關心照顧。2017年殘疾人信息錄入時,姚玉微的信息因家里原因錯過了錄入時間,呂宏兵及時與村支書溝通協調,幫學生解決了這一問題,爭取到了殘疾補貼。
桑坪小學的劉旭陽和李河小學的李佳航都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常常在上課期間隨意走動,大聲喊叫。每一節課,呂宏兵總是先給他們范寫字詞,引導他們練習,然后再給別的學生講授新課。在課間,他還安排班里其他同學教他們識字。通過努力,劉旭陽能寫一些簡單的字,還不時畫幾張畫給他,雖然并不美觀,他卻很喜歡。李佳航雖識字不多,但慢慢喜歡起了寫字,在家里也能耐心寫上一會,還會給前來家訪的呂老師朗讀和范寫。
多彩教學結碩果
現在的基礎教育,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在一些教育資源短缺的山村小學,讓學生全面發展很難實現。呂宏兵先后工作的3所小學,都地處偏遠,或缺乏器材,或缺乏場地,或缺乏專業的教師,但他想盡辦法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2010年,呂宏兵作為黑山小學少先隊輔導員,第一次組織體操比賽。當時條件有限,他帶著班級學生,拉著架子車去附近山溝拉白石面建設比賽場地。他們背著鋤頭、锨鎬,提著袋子,自行裝卸和運送。比賽那天,學生們個個英姿颯爽,高亢的口令聲響徹整個校園。2016年,呂宏兵組織策劃了桑坪小學第一個藝術節。他和同事們想方設法,陪孩子們一起和泥,做雕塑,造泥人,教他們用簡易的生活材料進行科技制作,木刻“領航中國”的小輪船,鼓勵孩子們剪紙,在廢舊的盤子上涂鴉,繪制自己喜歡的圖案。
他還利用自己的書法和寫作特長,指導孩子們寫字,給他們誦讀冰心的《再寄小讀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魯迅的《朝花夕拾》和曹文軒的唯美文學系列等等名家名作,引導他們感受文學的語言魅力和純美意境。由于采用多種方法適時引導,孩子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申嘉怡、寇志堅的營養改善征文分別獲得市級二等獎和三等獎,劉瑞琪、李毅的書信獲得市級二等獎。
為了讓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呂宏兵為班級建立了微信群。幾個家長沒有微信也不會操作,他便耐心地輔導,教他們添加通訊錄,修改個人姓名。在群里,他經常分享中國教師報和《未來教育家》上有關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識給各位家長,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
經過幾年的努力,呂宏兵從年輕教師中脫穎而出,2012年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師德先進個人”;2015年暑期,呂宏兵作為特崗教師代表,為縣上新進的40多名特崗教師進行培訓;2016年7月,他被推薦為全國優秀特崗教師參加湖北省新教師培訓,同年9月作為教育部“播種希望與未來”全國巡回報告會成員,前往福建、江西、浙江做巡回報告,和數萬名高校學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人故事。9年里,作為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呂宏兵始終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用切實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教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