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雯靚
作為“中國核桃之都”,商洛的核桃種植面積之廣、產量之高、質量之好,早已聞名遐邇。商洛核桃之所以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得到眾人的喜愛,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與其背后默默無私奉獻、辛苦鉆研的科技領路人分不開。這些人當中不能不提的一位科技工作者——商洛市林業科學(核桃)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陳新樂,他以其豐富的知識、堅持不懈的努力及刻苦奉獻的精神為商洛核桃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創新的帶頭人
陳新樂今年58歲,30年前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被調入商洛市林業科學(核桃)研究所,從事林業及核桃科研、技術推廣、科技服務、產業開發等業務技術工作??梢哉f,他的一生與核桃結下了不解之緣。
調至研究所后,擺在陳新樂面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突破核桃良種嫁接繁育技術?他知道,攻破這一技術難點在于掌握嫁接過程中土壤濕度和溫度,才能保證樹苗繁育。為找到良種核桃在商洛本土最佳溫度和濕度,陳新樂設計了一個類似取暖用的回籠保溫床,他連續50多天吃住在試驗田,用柴草加熱觀察記錄數據。后來他又改用地熱絲加溫、鋸末保濕等試驗,經反復觀測,終于掌握了核桃良種苗培育的最佳溫度、濕度,解決了良種苗繁育的難題,為此后核桃良種苗成功的嫁接繁育奠定了良好基礎。
解決了核桃良種嫁接繁育這一技術難題,核桃嫁接成活率達到80%以上,并迅速用于生產,該繁育技術與推廣應用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十年間,累計繁育核桃良種苗木3000多萬株,在全市推廣規?;挤N基地建設250多萬畝,為推動商洛核桃基地建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退耕還林以來,商洛各區縣一般種植的是低產核桃實生幼樹,這種核桃樹所產核桃品質良莠不齊、單產低,經濟效益低下。為解決這一難題,陳新樂申報了陜西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核桃高接換優新技術及標準化管理示范推廣。從申報到撰寫調研報告,陳新樂幾乎一手完成。
起初群眾對高接換優技術抱有懷疑態度,遲遲不肯讓技術人員來自家核桃園推廣,陳新樂對該技術很有信心,提出如果樹死了賠錢給群眾,群眾才吃了定心丸,同意讓研究所做推廣。該項目從2007年開始實施,3年時間示范推廣6萬多畝150多萬株,大大提高了核桃收益率。據陳新樂介紹,全市54萬畝實生核桃樹發展到300多萬畝高接改造良種核桃樹,年產量由之前的1.13萬噸增加到12.85萬噸,提高了12倍,核桃品質由原來的20%提高到60~70%,以發展核桃產業為生的農民收入大大提高。該項目榮獲了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陳新樂作為項目帶頭人,功不可沒。
老百姓認可了核桃樹的高接改造技術,但是在施肥的過程中,仍使用的是傳統方式,產量受到不小影響。陳新樂的關注點又集中到了核桃專用肥上面。他認真分析了土壤養分和核桃需肥規律,研制出針對性更強、更合理的化肥,實現高效、特效、持效、速效“四效合一”。隨后研究所與洛南秦豐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技術、專利入股合作形式生產推廣核桃專用肥10萬畝,增產20%以上,核桃的外觀、口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該技術獲得2013年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同時獲得我市2011年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技術傳播的引領者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單位的負責人,陳新樂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除組織好本所干部職工搞好科技推廣外,他還把科技普及推廣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認真組織搞好各種形式的科技宣傳推廣工作。
陳新樂主動組織技術力量,編寫拍攝《核桃豐產栽培管理技術》《商洛核桃》《從科管看潛力》等科教專題片6部。組織編寫《核桃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商洛核桃》《核桃標準綜合體》《核桃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等實用技術書籍8本,印發10萬冊。
為了提高商洛核桃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陳新樂十分注重推廣良種繁育、良種建園、高接換優、整形修剪、墾復改土、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適時采收、合理調制等十項實用技術,先后組織開展技術培訓300場次,培訓2.5萬人次。同時深入現場開展技術操作示范和技術咨詢,為果農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使果農核桃科技普及率大大提高,加快了商洛依靠核桃產業脫貧致富的步伐。
面對所取得的成效,陳新樂并沒有滿足。他組織科技人員研究編制《商洛核桃豐產栽培技術規范》地方標準,規范核桃良種繁育、豐產栽培、高接換優、整形修剪、病蟲防治、豐產品質等各個生產環節,為商洛核桃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技術依據,全力推進商洛核桃提質增效,全市310萬畝核桃良種基地,達產達效后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00億元。
陳新樂還主動承擔山陽縣高壩鎮18個核桃示范鎮抓點示范工作,完成全鎮核桃產業發展規劃、良種示范園建設、綜合科管、育苗、高接換優等示范任務。組織帶領科技人員,抓好洛南石門街、橋河、蘇馮,商州上河、任村、張底等村5000畝核桃科技示范點工作,為全市核桃科學化管理提供了示范樣板。
核桃行業的領軍者
陳新樂不僅抓技術是行家里手,更是商洛核桃產業發展的規劃者,他先后主持編寫了商洛核桃優勢產業開發計劃、商洛百萬畝核桃基地建設實施意見、商洛核桃產業發展“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十三五”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的意見,全力推動核桃產業開發建設工作。他組織開展項目篩選,撰寫可行性報告,積極爭取國、省、市核桃科技項目及扶持資金,先后爭取到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中央財政林業科技示范推廣資金項目和陜西重大科技創新、陜西省科技統籌工程創新課題等項目18個,投資扶持已累計達1300多萬元。針對商洛核桃病蟲危害嚴重的實際,組織科技人員摸清了主要危害核桃“八蟲三病”的發生規律,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方法,解決防控技術難題。
面對當前商洛核桃產業所取得的成績,陳新樂沒有知足,他仍然在思考著,要把商洛的核桃產業做得更大更強,必須進一步提高商洛核桃良種基地規模和核桃品質,通過高標準的建園和良種改造,實現商洛核桃良種品種化;必須加強對現有園的規范化管理,加大無害化病蟲害防控;開發更優的核桃新品種、搞好核桃深加工產品開發,全面提高核桃產品質量,讓群眾經濟收入更多些。
截至目前,由陳新樂主持或組織參與的科技項目已達15項,10項鑒定為成果,其中獲省政府科技一等、三等獎各1項,市政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引進技術8項,推廣先進技術12項。這些項目的組織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成效,為商洛核桃科研試驗與技術示范推廣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技術儲備。
難怪中國經濟林協會領導和專家考察后認為,“中國核桃之都”的背后,處處都深深留下了商洛核桃科技團隊的腳印,正因為有陳新樂帶領的科技團隊,才有了商洛核桃今日的輝煌。
在陳新樂帶領下,商洛市林業科學(核桃)研究所被評為商洛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市直機關“標桿支部”、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他本人先后被評為陜西省林業科技先進工作者、陜西省科協優秀學會工作者,被聘為陜西省核桃產業服務團特聘專家,被評為商洛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商洛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市直機關創先爭優紅星黨員、商洛市科普工作先進個人,被授予陜西省先進工作者、商洛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商洛核桃產業“十大功臣”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