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全域旅游調查


羅群英衛東 阮琦 楊迪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龍頭,通過對區域內各種資源進行優化提升,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機整合、產業的融合發展、社會的共建共享,代表著現代旅游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對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商洛市緊緊圍繞全域旅游的內涵,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越的優勢,以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旅游度假區為抓手,進一步唱響了“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使商洛全域旅游有了長足發展。
全域旅游的現狀
過去五年來,商洛市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為目標,科學確立“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三化路徑,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全力打好全域旅游攻堅戰,實現了商洛全域旅游發展迅速,勢頭良好。
2013年,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2764.5萬人次,同比增長20.81%,旅游總收入135.43億元,同比增長32.12%;2014年,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005.65萬人次,同比增長8.72%,旅游總收入153.29億元,同比增長13.19%;201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362.95萬人次,增長11.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4.87億元,增長14.1%;201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734.77萬人次,增長11.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99.81億元,增長14.3%;2017年,商洛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260.52億元,占GDP總量的32.53%,全市接待游客4780.15萬人次,旅游產業已成為商洛市增長勢頭最猛的支柱產業之一。
全域旅游的特點
節日效應提升品牌新形象。隨著旅游業的深入發展,僅僅依靠自然資源或者歷史遺產的觀光式旅游,已經無法滿足游客“求新、求逸、求知”的旅游需求。在旅游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商洛旅游部門積極探索,將節慶活動與地區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連成一體,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激活了旅游市場的“一池春水”,極大提高了商洛地區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僅僅從2018年上半年的幾個節日數據來看,“游景區、逛小鎮、品美食、聽大戲、享鄉俗、品味秦嶺慢生活,感受美麗新商洛”成為商洛全域旅游的主旋律,濃濃的節日氣氛讓商洛旅游人氣持續旺盛。據統計,2018年我市元旦期間共接待游客53.6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33%和30.72%,旅游綜合收入首破3億元,實現了2018年旅游開門紅;春節黃金周共接待游客266.08萬人次,旅游收入1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4%和24.48%;清明假日期間共接待游客124.18萬人,旅游綜合收入6.95億元,同比增長21.46%和24.78%;“五一”假日期間共接待游客258.2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65%和30.62%;端午三天小長假期間共接待游客144.63萬人,旅游綜合收入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1%和16.55%。
縣域特色盡顯商洛新風景。以2018年春節來看,商洛各縣區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活動,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各色各樣的旅游產品以及多個景區推出的優惠政策,讓來商游客盡情感受商洛的文化底蘊和別樣風情。商州區舉辦迎新春攝影展,讓游客和市民朋友們更加了解了商州旅游;山陽縣推出25類90多項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亞洲最大的裸眼3D巨崖投影秀《終南傳奇》在柞水溶洞正式上映;丹鳳縣舉辦大秦嶺年豬祈福活動,吸引了眾多網絡大v體驗;商南縣金絲峽景區舉辦的花車巡游祈福迎春活動和文藝展演,吸引游客2.1萬人,闖王寨景區舉辦的陽城策馬跑春接福活動吸引游客1.98萬人;鎮安縣金臺山景區舉辦的鐘樓叩鐘、月老庵叩鐘、齋天等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塔云山景區開展祭天祈福、燃燭迎神、一元報平安等活動,深受游客喜愛;洛南縣禹平川、音樂小鎮、花溪弄、老君山等景區年味十足,吸引了大批游客吃住洛南,用網友的話說就是“洛南到處都是人”。融合旅游培育產業新動能。“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研學”等一大批旅游融合類產品讓廣大游客在游玩的同時,近距離走進田間、工廠,通過產業疊加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標。僅以端午節假期為例,三天小長假時間內,以“旅游+農業”為主題的洛南玫瑰小鎮正值玫瑰花盛開期,吸引游客4.8萬人次,法官農旅小鎮景區的篝火舞、摔碗酒等吸引游客1.2萬人次;以研學旅游為主題的童話磨石溝景區接待游客1.35萬人次,柞水溶洞景區接待游客4.13萬人次;以葡萄酒工業文化為主題的丹鳳金山旅游度假區6月13日接待研學旅游學生團隊近500人次,假日期間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以音樂為主題的洛南音樂小鎮景區接待游客4.29萬人次,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商州蟒嶺綠道景區接待游客1.43萬人次。
旅游脫貧增強發展新動力。商洛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旅游產業扶貧參與門檻低、就業容量大、帶動效果好、返貧率低等獨特優勢,以建精品景區聯動扶貧、建美麗鄉村定點扶貧、建特色小鎮輻射扶貧和建培訓基地智力扶貧“四建四帶”旅游扶貧模式,深入推進旅游扶貧,帶動全市貧困戶脫貧增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已通過發展旅游產業脫貧2.11萬人,人均增收1200元,旅游帶動脫貧占年度脫貧總人數的15.8%。全市26家國家3A級以上景區共為貧困戶提供景區安防、保潔等穩定就業崗位2000個,安排貧困戶經營營業攤點500個。帶動全市發展農家樂1500多戶,解決貧困人口就業3200多人。積極尋找旅游產業與脫貧攻堅的有效契合點,創新采取全域聯動、產業聯接、景區聯帶、入股聯營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脫貧、旅游富民、旅游強縣的新路子,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省扶貧辦的高度肯定。目前,市、縣旅游部門已經會同人社、扶貧、農業等部門,利用省旅游局支持資金以及“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培訓58場次,培訓人數達到7881人次,輻射帶動貧困群眾1.5萬人增收致富。
品質提升打造旅游新高地。商洛市將旅游服務設施提升作為全域旅游攻堅戰八項行動之一,以游客服務中心建設、廁所革命、智慧旅游設施完善為主抓手,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務設施體系。目前,四個縣區的旅游服務中心已經對外營運,部分縣區還在重點景區增設了咨詢點應對假日旅游高峰,全市近3年新建改建旅游廁所320多座,假日期間還增加了臨時停車、餐飲、購物等場所,國家4A級以上景區wifi覆蓋達到100%,其他國家A級景區也都全部設置了免費wifi、景區網站、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智慧旅游設施,極大方便了游客咨詢、預訂和游覽。
美麗鄉村創造旅游新模式。在持續鞏固提升8個示范村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漫川古鎮社區、太子坪社區、豐收村等8個重點村建設。全市16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重點村完成投資43.75億,是2015年全年投資的3.3倍,其中企業投資超過投資總額的50%,投資結構更趨合理,效果更加明顯。山陽縣前店子村被農業部、旅游局命名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竹林關、云蓋寺被評為省級旅游特色名鎮,江山等9個村通過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檢查驗收。全市以美麗鄉村為重點的鄉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了1330.41萬人次。
創新營銷唱響秦嶺新品牌。在堅持“秦嶺最美是商洛”主品牌的基礎上,努力塑造“秦嶺原鄉”商洛美麗鄉村新品牌。成功舉辦了秦嶺生態旅游節,聯袂央視精心策劃包裝了10大品牌營銷活動和10大旅游產品,并推出多項廣受游客青睞的惠民旅游政策。積極組織開展和參加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中國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等宣傳促銷活動。設計制作了《最美商洛》宣傳冊、商洛旅游手繪地圖、手提袋、電梯貼等宣傳資料,多方發力強力塑造“秦嶺原鄉”美麗鄉村品牌。同時,加快體制改革凝聚旅游發展新合力,旅游部門的綜合協調職能顯著增強。
精品景區再添發展新引擎。始終堅持項目帶動,2017年全年共簽約旅游項目40個,總投資266.78億元;共爭取國省財政專項資金補助項目21個1505萬元,增強了產業發展新活力。全市精品景區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突破40億元。金臺山景區一期項目建成試開園,木王山提升、漫川古鎮景區改造等一批改建提升項目進展順利。棣花作家村、洛南北部片區、江山景區、佬林山居等重大旅游項目超計劃完成投資建設任務。天竺山、牛背梁國家5A級景區創建有序推進,年內全市新增國家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5家,精品景區建設對旅游產業發展的牽引拉動作用更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