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實施“五大工程”提升脫貧質量連續報道之二
本報記者 李小龍
“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我們以后再也不會因吃水而發愁了。”近日,在商州區大荊鎮嶺子底村,貧困戶薛倉娃擰開院子新裝的自來水龍頭,看著流出的潺潺凈水,滿面笑容,喜不勝收。
今年以來,我市把完善貧困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突破口,進一步優化扶貧思路,強化攻堅措施,整合各類資源,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實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持續得到改善。
喝上安全干凈水
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都要求有安全飲水,貧困縣摘帽要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90%。農村安全飲水標準是: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居民生活用水量達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戶或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供水保證率一般地區不低于95%四項標準。
我市山大溝深,居民居住相對分散,解決自來水普及率和飲水安全成為難題。為此,根據前期調查摸底情況,我市建立了全市貧困村飲水安全情況臺賬,市發改、水務、財政等部門聯合編制完成了《商洛市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2018-2020年三年滾動計劃》等,千方百計爭取中省投資,并聯合衛計部門嚴格開展水質檢測化驗,確保群眾喝上安全干凈水。
至8月上旬,中省下達安排全市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及脫貧攻堅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50757萬元,全市開工建設484處,完工398處,累計完成建設投資2.78億元。完成388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已解決農村40.8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691萬戶20.17萬人。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達到92.69%。
目前,我市進入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各項資料整編工作階段。為確保鎮安縣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摘帽和貧困戶脫貧、以及其他縣區貧困村退出工作順利開展,市上實行月匯報、季督查制度,著力推動安全飲水項目質量管理和建設進度。我市在全省第一個制定施行了《商洛市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管理條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量化賦權”工作,為全市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特別是柞水縣村鎮供水經營管理模式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柞水縣的經驗在吉林省召開的全國農村安全飲水工作會上進行了交流。
點亮群眾新生活
“以前家里的機器時常跳閘,自從村里架了動力電后,就再也沒有為停電發過愁。”近日,山陽縣板巖鎮群眾王建軍指著新架設的電力線路高興地說。
為助推脫貧攻堅深入開展,商洛供電局投資2.39億元實施中心村改造、貧困村通動力電改造以及機井通電項目,累計完成建設改造10千伏線路188.855公里,新增更換配變471臺容量94640千伏安,建設改造低壓線路1438.332公里,工程涉及415個村,受益群眾達30多萬人。通過項目的實施,動力電入村率已經達到100%。
特別是今年2月,為滿足貧困村脫貧產業用電需求,商洛供電局開展2018-2020年脫貧村脫貧產業供電電網改造需求計劃,涉及項目157項,估算總投資5193.86萬元。2018年度脫貧攻堅項目總計55項、總投資1261.67萬元,建設規模為:建設改造10千伏線路17.909千米,0.4千伏線路33千米,新增更換配變51臺容量15600千伏安。
為按期完成建設改造任務,市上實行工程進度月報制度,對項目建設進度滯后的縣區開展通報批評和經濟考核,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完成2018年脫貧攻堅項目。
打通小康致富路
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是農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撐。
建制村通暢、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深度貧困村通村通組路建設,是全市開展交通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提升目標,是提升貧困村公路路況水平,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創造有利條件的重要舉措。
今年,我市建制村通暢保底性指標項目共80個508公里,總投資4.06億元,已于9月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實現100%建制村通暢。“油返砂”整治任務共635個項目972.7公里,深度貧困村通村通組路共282個項目772.7公里。為切實服務好群眾交通出行,圓滿完成交通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提升目標,市交通局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多措并舉,全面保證項目實施。至9月25日,全市已完成“油返砂”整治529條791.5公里;深度貧困村通村通組路路基改造577.9公里,建成路面169.3公里,剩余任務計劃于10月底全面完成。同時,我市不斷加強通村公路養護管理,加大通村公路養護投入,及時修復水毀及特壞路段,加大路域環境和路容路貌治理力度,實現了公路養護的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