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 靜
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有效預防疾病,消除“四害”危害,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開展病媒生物防制不僅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入場券”,也是一項關系到市民長久健康、需要長久堅持、永遠在路上的工作。
排查治理出重拳
嚴格按照《中心城區2018年病媒孳生地治理方案》,對病媒孳生地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排查治理,逐一鏟除病媒生物孳生繁殖的場所,消除死角死面。水務部門開展“一江、一庫、十五支溝”的水環境整治行動。據統計,共打撈水面漂浮物2萬余方,撿拾河道垃圾5920余方,整治清理垃圾點14處,整治衛生死角73處。城管部門對所管理的公共區域、市政設施和各類公廁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對公廁病媒生物防護設施進行排查完善,共更換防蠅簾336米、更換安裝紗窗60扇,維修安裝滅蚊燈10臺;加強對160輛保潔車及23輛環衛運輸車每日沖洗、消殺;加強市政設施病媒生物孳生地專項治理。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超市、商店等各類市場的綜合整治。組建聯合執法大隊,對創衛建成區主要市場開展專項整治,清理占道經營,統一標準要求配置“三防”設施,清理環境衛生,改變市場臟亂差面貌。食藥監部門加大對食品行業綜合整治。清理無證照小食品店22家,查處違法案件21起,責令整改100多份,更新安裝病媒生物防護設施1192臺。衛計部門對建成區的372家“四小”行業加大整治力度,治理合格285家,合格率達到95%。開展城鄉接合部以及廢品收購站、垃圾收集轉運點的衛生整治。全面摸排中心城區家禽養殖狀況,清理中心城區畜禽養殖200余戶,對48家廢品回收站點全部進行了清理取締,累計治理各類病媒孳生地6975處,有效控制了“四害”的繁殖蔓延。
扎實消殺見成效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出資”的工作思路,對城區內的河溝、水域、排水溝、垃圾箱、廁所、牲口棚,以及屋頂、墻角、庫房、廚房、食堂等室內外重點區域,進行一一調查,分類統計,造冊登記,夯實消殺責任。對公共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等消殺工作的監管既分工負責,又通力協作,確保消殺全覆蓋、無盲區。
采取無人機、機械和人工消殺相結合的辦法,先后開展了6輪次集中消殺滅活動,對城區內所有公園、湖泊、水面、公共區域外環境、廢品收購站、集貿市場、垃圾站點、公共廁所、各類水體、污水溝渠、綠地、糧庫及賓館酒店、居民小區、汽車站等場所持續進行徹底消殺,先后共放置毒餌站3100個,投放鼠藥678.38千克;噴灑滅蚊、蠅藥劑3000余公斤,滅蟑螂藥劑1萬余支,粘鼠板2萬余張,開展集中消殺“六小”行業2000余家,發放粘鼠板、粘蟑板、粘蠅條套餐6500套,安裝太陽能滅蚊燈20個,布放捕蠅袋2000個,對1515家重點行業的防護設施進行了更新配置,使城區“四害”的有效控制密度得到了加強。
督查評估保效果
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嚴督細導,對消殺結果跟蹤監測,規范評估,確保病媒生物防制效果不斷提高。
制定出臺了《商洛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督查考核辦法》,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創衛辦針對工作落實情況持續開展了多輪次的督查暗訪,現場督辦問題200余個,下發書面督辦通知書100余份,累計整改問題500余個。今年以來,市愛衛辦就消殺效果進行檢查評估,約談消殺公司4次,反饋問題20余個,對消殺不到位的區域逐點位監測檢查,組織開展再次消殺,直至結果完全達標,確保各項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嚴格執行病媒生物監測制度,市、區疾控機構結合實際制定了病媒生物監測方案。8月份中心城區監測結果顯示:成若蟲侵害率為3.4%,密度指數2.8,蟑跡室內侵害率為3.0%;鼠跡陽性率4.98%,防鼠設施合格率95.1%;外環境蚊停落指數0.12,勺舀指數6條/勺;室內成蠅侵害率7.04%,蠅密度為1.67只/間,防蠅設施合格率為95.3%。建成區的蟑、鼠、蚊、蠅密度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