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民
“傳娥這些年很不容易,老公不在了,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后來丈夫的二伯父去世后,又擔負起照看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她硬是咬著牙撐起了整個家,現在的日子總算好起來了。”山陽縣高壩店鎮黃土凸村的村民談起貧困戶孫傳娥時,都忍不住感慨。
55歲的孫傳娥,30多年前嫁給丈夫李箱林的時候,家里一窮二白,丈夫為了能讓日子好過些,就到采石場、石灰窯去賣苦力,幾年下來,錢沒賺多少,身體卻垮了,患上了塵肺病。得病之后,丈夫不僅什么活都干不了,每年還要支出一大筆醫療費。面對兩個還未長大的孩子和身患重病的丈夫,孫傳娥覺得自己不能倒下,為了這個家,她默默地承擔著家里的一切,努力四處去賺錢、借錢給丈夫看病,但是幾年的努力還是沒有留住丈夫的生命,3年前,丈夫撒手人寰,除了留給她的幾間破土房和幾萬元的債務,家里一無所有。
屋漏偏逢連陰雨,丈夫的二伯也撒手而去,二伯那邊有兩個“不成器”的孩子,一個殘疾,一個智障,都沒成家,生活都不能自理。二伯在世的時候,自己家就沒少照應他們,現在二伯去世了,兩個小叔子成了沒人管的流浪漢,如果自己不管他們就可能被餓死,經過一番斗爭后,她決定還是把他們接過來一起照顧,但是自己一個“弱女子”,又沒有經濟來源,面對這么一個“大家庭”該怎么辦?
作為一個身高不到1.6米、體重不到90斤的家庭主婦,孫傳娥沒有被接連的打擊擊倒,為了這個她變得更加堅強:在建筑工地提灰簍,在家里養豬、燒酒、種莊稼……只要能賺錢,什么臟活、苦活、累活都干。在她嘴邊經常念叨著一句話:“人窮不可怕,就怕沒志氣”。為了給孩子們樹立做人的榜樣,她從未抱怨過生活、沒有流露過一絲愁容,整天樂呵呵的,哪怕揭鍋沒米,她都不會向政府和他人張嘴伸手,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能干活,還有比她家更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
2016年,經過村委會民主評議,孫傳娥被評為貧困戶,并列為低保戶,但是對于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來說,有限的接濟和救助無異于杯水車薪。如何才能提升這個家庭的“造血”功能?縣鎮村三級組織為此也費了不少心思。在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活動中,縣鎮村三級干部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她想法子、出點子、找路子,兩年來,在產業資金的幫助下,孫傳娥買回1頭母豬4頭公豬,每天她都按時按點喂養,在她的精心飼養下,母豬相繼產下十多頭小豬崽子,當年收入1萬多塊錢,同時,村上還對她的房屋進行了危房改造,并聘請她為村上保潔員,負責通組路的打掃工作,每月工資500元,家里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逢人便說現在的政策就是好!
“一個女人能辛辛苦苦地把自己孩子拉扯大,還能照顧自己的兩個小叔子,讓生活繼續下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縣委農工部包村干部張宏斌說。孫傳娥告訴我們,最困難的日子她都熬過來了,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她更要好好努力,早點過上好日子,現在看著整潔白皙的屋子、圈里撒歡的豬、穩定收入的工作,她覺得生活一下子有盼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