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年過不惑,性歸平淡,朝氣不如從前,卻被組織安排自帶灶具、被褥,深入農村、深入群眾、深入農業第一線,幫助貧困戶在規定時間內摘帽脫貧,任務很細很實很明確。我本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工作后又多次駐村,自詡有點經驗,接到通知后想都沒想就立即按時進村了。
我們單位聯系包扶的村子在312國道路邊,交通便利。村部是四間兩層樓,一樓是便民接待大廳,有瓷片砌成的辦公柜臺、兩臺電腦和一臺打印機,二樓是會議室,村民代表議事和黨支部活動就在這里進行,辦公條件很好。村里安排我住在一樓的精準脫貧作戰室里,將樓梯拐角處的雜物間改成灶房,這樣我的住宿和生活問題就解決了。
在農村工作,與農民面對面打交道,說話做事講究的就是實打實,官腔不能打,高調不能喊,而且文件政策還不能照本宣科,得翻譯成當地群眾能聽懂的方言。既然住下來了,就得干事,整天呆在村部漂浮著肯定是不行的。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將全村12個組58戶貧困戶齊齊走訪了一遍,又和村干部一起給每戶建立了詳細的檔案,接著就是同每戶當面簽定包扶工作明白卡、承諾書,并送上一本我縣印制的精準脫貧政策宣傳手冊。這些都是“軟件”,多跑幾次路就可以完成,但怎么脫貧是硬的,是要刀下見菜的,而且是要經過貧困戶簽字認可的,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
人常說,有錢好辦事,可在與貧困戶的接觸中,我發現有錢也不一定好辦事。經過努力,我們包扶的這個村爭取到了10萬元的產業扶貧到戶資金項目,我信心倍增,心里樂滋滋的。可是這種樂滋滋的自信沒保持多久就如同慢跑氣的車胎癟了下去。我拿到項目批復文件后,興沖沖地將貧困戶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說大家要盡快行動起來,想想干啥能掙錢,只要不違法,農村的產業你們想干啥就干啥,而且只要你干,見到規模我就給錢,10萬都是你們的,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有啥想法隨便說,有啥困難盡管提,千萬不能讓錢從你們的指頭縫里流走。慷慨陳詞之后,我信心十足地等待他們給我申報產業發展計劃,然而卻只有幾個留守在家的老者圍了過來,告訴我他們啥也干不了,就想要錢,我寄予熱切厚望的有勞力的中年人卻都端直回家了。
有錢還不能把事情做好,那沒法交待啊!如果項目逾期不能實施資金就會被收回,對于我這個自詡有經驗的老基層來說,無論從良心還是從責任上都是說不過去的。多次入戶動員不見效果,我就給自己找安慰,除非特殊原因,腦瓜子活泛的成為貧困戶的概率很小,這些貧困戶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骨頭,如果好啃,組織肯定不會派我來,多往貧困戶家里跑跑,多與貧困戶說道說道,只要能放下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態度,站在貧困戶的角度思考產業發展,方法肯定會想出來的。
產業扶貧到戶資金發放對象必須是貧困戶,采取的辦法是報賬制,而且是一次性報完。我最初的想法是誰發展了產業我給誰兌現,發展成熟一批,獎勵兌現一批,讓一部分人先享受到發展產業既能賺錢又得獎金的雙倍收益,讓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戶眼饞心饞,可這與報賬的規定有違,只好做罷。要完成一次性報完帳,錢不經我手,通過一折通發給群眾,產業發展情況要經得起檢查,不能弄虛作假,更不能違規違紀。我叫上村主任老田,一家一家地查看產業現狀,一家一家地商定發展產業的想法,然后在村兩委會上討論商定產業獎勵辦法。單靠發獎金,沒有那么多產業可獎,也不能發生活用品,那樣會違背扶貧的初衷,在召開貧困戶會議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既發獎金也發豬娃。
為了將扶貧資金用準用好,核查準產業規模是必須要做的工作,我先讓貧困戶自己報,然后同村主任一起核查。我們進籠子清點兔子只數,下田丈量種菜、種藥的地畝面積,上山入林盤點天麻窩數,接著又到群眾中打聽詢問實際情況,生怕把工作搞錯了背處分,把數字搞錯了讓貧困戶罵。我們將收集的數據拿到貧困戶會上公布,又貼在村公示欄中公示,最后才制成表冊上報。為了買到放心仔豬,我將村里的養豬大戶搜索了一遍,對篩選出的3戶說:“你們是致富能人,可村里有這么些個貧困戶,對你們來說也不是光彩事,幫貧困戶脫貧可是件積德的事,所以要選好豬娃,還要打過疫苗的,并且要允許貧困戶自己選,價格不能高于市場價,要與村委會簽定購銷合同,愿意養豬的貧困戶可以根據各自的能力,每戶最多免費送3頭仔豬。”就這樣,通過購仔豬和發放獎金兩種途徑,我將這10萬元按規定一分不少地給了貧困戶。
正沉浸在小有成就、如釋重負、辦了件實事而樂滋滋的心境里,我卻被一些斷斷續續飄進耳朵的信息攪和得五味雜陳。住在溝里的曾某某用筐子裝好豬娃,架在摩托車上帶到家時卻發現丟了一個,夫妻兩個因此在家里吵架;李某某家里挑選了3個大的,沒過一星期就死了一個,吵著要養豬大戶老段再給他逮一個;大坪組的陳某某將兩個豬娃逮回去,考核組的人走后沒幾天就偷偷降價買了;還有上塬的田某某豬倒是養的好好的,但沒有及時出手,結果沒賺到錢,準備讓我賠他飼料錢,被鄰居罵了回去。當然,大多數人是問我明年還有產業獎勵款嗎,他們還想繼續喂豬、栽天麻、養兔、種藥、種菜、點袋料香菇;還有想報答我的,要給我送臘肉、香油、家釀的包谷酒。聽到那些不如意的消息,我非常生氣,可再走進人家家里,還得提醒自己不能帶氣,一定要面帶微笑好好說話,好好解釋;對充滿正能量的信息,我堅定地回應,扶貧政策只會越來越好,只要你努力優惠就會更多;對想報答我的,我表示心意我領了,但收了東西就違犯紀律,是要受處分的,更何況這都是我該做的本職工作。
當我把這些感受講給上初中的女兒聽時,她嘴巴一撇說:“明明心里不高興還裝笑臉,虛偽!”但這種感受,當過駐村第一書記的,當過駐村工作隊員的,誰會沒有呢?有了成績我們高興,工作盡力了卻收效甚微時,面對難啃的硬骨頭,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耐心地用真情打動他們,用細致入微的工作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改變思想觀念,實現定期脫貧的目標。不為其他,只因我們都叫扶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