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系列報道之四

記者 謝非
今年夏天,市民們發現中心城區有了新變化。街邊公園變多了,市民休閑有了好去處;商業區離家近了,購物更方便了;中心城區小學、幼兒園增多了,孩子上學有了更多選擇;停車場增多了,停車難問題得到緩解。這些只是商洛創園工作很小的一部分,去年以來,我市花大力氣提升城市形象、整治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建設水平,使中心市區向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城市邁進了一大步。
丹江“燈光秀”打造城市新地標
夏日丹江畔,河岸兩道乘涼的市民都在翹首以盼每晚的水幕燈光秀。20時30分,水幕升起,頓時河道中水霧繚繞,“幸福商洛”四個鏤空的大字拉開了燈光秀的序幕,彩色的激光燈束在水霧中呈現出不同的圖形,除了幾何圖形和常見的體育項目外,設計團隊更是加入了許多商洛元素,包括倉頡造字、商于古道、各縣區著名景區風貌等。令人震撼的音樂噴泉,美輪美奐的水幕電影,將秦嶺里最美的城市又一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2017年,商洛市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提升工程正式啟動,對市區全長2.5公里的河道進行改造,包括橋梁亮化工程、河道水系燈光工程、丹江公園亮化美化及沿岸標志性的建筑亮化工程。總體工程開挖各類管溝4萬余米,鋪設各類電纜11萬余米,鋪設各類架橋2.4萬米,累計安裝燈具3.9萬套。
項目以“光繪丹江水墨、影動商山洛水”為主題,運用綠色、環保、節能的LED燈具以及全息投影等新技術、新手段,采用國際著名、功能強大的智慧燈光控制系統,通過對丹江水系、兩岸景觀、建筑與山體的聯動設計,配以聲、光、電多媒體的綜合應用,打造一幅具有商洛人文特色的“商山洛水詩意畫卷”。為展現商洛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提供了現代化的平臺,為打造城區夜景和丹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建設奠定了基礎。“去年燈光秀剛開始的時候,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很多外地的朋友都問我這是哪里。我當然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商洛!”市河道水庫管理處副處長楊將說,“由于噴泉系統對水質的要求很高,燈光秀的建成,進一步要求我們嚴格控制丹江水的水質,對全市水質保持起到促進作用。”
楊將表示,丹江燈光秀的建成開演,讓整個商洛市區人文品質得到提升,民生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讓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城市內涵得到了充分展現,為商洛增添了一幅絢麗迷人的夜景新畫卷。
市區“暢交通”建成便捷交通網
工農路位于商洛中心城區,是集商業、金融、生活、交通為一體的城市主干路。近日,市區工農路改造提升項目基本完工,即將全面通車。全新的工農路為雙向六車道,其中州城路至濱江大道段兩旁增加2.5米的綠化帶,道路兩旁的電線光纜將全部埋入地下,一個嶄新的工農路雛形已經展現在我們市民面前。
工農路是北新街、州城路、名人街、江濱大道、商鞅大道等主要干道車輛出入中心城區的道路,也是商洛市中心城區規劃的重要沿路景觀軸之一,更是與四晧大道形成貫通城市南北以及滬陜高速之間的一條重要縱向通道。隨著工農路改造提升項目的完成,對進一步打造多彩不夜城的“商洛符號”和完善中心城區骨架路網結構,改善城區建設風貌,促進旅游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市區的另一條重要的道路——文衛路北段提升改造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層柏油的鋪設,預計將在9月底之前實現全部貫通。
文衛路北段是市區通往北環路的連接點,以前文衛路附近有醫院、學校、小區,導致人車混流,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嚴重,市政設施配套落后,不能滿足現代化城市道路的交通要求。提升改造后的文衛路實行人車分離,既能確保行人安全,又能提高通行效率,還有效解決了中心城市道路“內不成網、外不成環”的落后格局和市區車輛快速去北環、上高速的難題。
文衛路提升改造項目建設管理處副處長葉三榮介紹,作為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的示范項目,該項目于2017年10月正式開工,前期搬遷住戶185戶。建成后為34米寬雙向六車道柏油路,兩旁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并建有3.5米的綠化帶。隨著工程的完工,文衛路北段的提升改造不僅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居民出行幸福感,還體現出商洛宜居新城的城市內涵,帶動中心城區和金鳳新城經濟發展。這兩處道路的提升改造,為中心城區實現高效協作、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奠定基礎,緩解了城區重點路段交通擁堵的難題。
強化整治讓市容市貌換新顏
今年夏天,家住丹江南岸某小區的居民終于不再為樓下的燒烤攤點苦惱了。幾年前,樓下的商鋪逐漸發展成了燒烤一條街,方便了周圍的居民,卻苦了毗鄰商業街小區樓上的住戶,夏日里每天都要忍受燒烤產生的煙霧和深夜里顧客的喧嘩。“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專門在城區了劃分了4塊區域,讓商家經營燒烤,既滿足了市民對美食的需求,也不擔心經營中產生的擾民問題。”區城管局副局長陳建鋒說道。
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城市干凈整潔、井然有序是前提。今年5月開始,我市以改善環境、服務民生為主線,以城市“治亂、抑塵、禁煤”為切入點,開展以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建筑揚塵、禁煤、廢舊物資收購站點為主要對象的專項整治行動,商州區城管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環保局、市場監管局抽派人員組成專門工作隊,集中力量解決市容市貌中存在的“疑難雜癥”。通過查處、取締違規占道經營、出店經營、流動攤點露天夜市亂擺等行為;中心城區所有路段、廣場、公路等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及周邊區域,禁止從事露天燒烤經營和自助燒烤;中心城區現有的煤炭加工、存儲、銷售場所被全部清理;在中心城區主要街道設置隔離護欄,加強城區道路安全隔離基礎設施建設,查處各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隨意調頭、超速超員、酒駕等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對建筑揚塵以及廢品收購站開展專項整治,極大改善了城區的人居環境。
同時,從硬件設施完善、體制機制優化、配套軟件提升等方面,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智慧化城管項目建成并投用,提高了城市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網格化管理水平;新成立的商洛市市政園林綠化研究所,促進市政園林綠化事業向高、精、專、細方向發展;《商洛市區城區精細化管理辦法》的出臺及考核獎懲辦法,細化、量化了市容市貌、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公園廣場、違法建設、公用行業等6個方面32項城市管理的目標及內容,提高了精細化管理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在中心城區“四辦三鎮”設立了7個城管執法中隊和7個環衛所,深入推進市容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建立起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城市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實現了較大變化。
健全功能共創和諧城市家園
近年來,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我市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中心城區比亞迪大道、丹南新區路網、西商二線城區連接線、龜山大道、商鞅大道、環城北路等10余條城市主干道相繼建成,環城南路、北新街東延、通信路和東、南、西門戶區開發建設項目快速推進,中心城市發展框架不斷拉大;人民路、南門口、老體育場等5個立體停車場和東新路、東環路等6個市場相繼建成,有效緩解“停車難”“購物難”問題。
同時,文化教育方面的建設也積極跟上,商洛市文化藝術中心、商洛市體育館、新建商洛中學、商丹高新學校、市政務大廳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務設施陸續建成投用;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高端醫療項目和商洛印象、上上洛等文化旅游項目正在全力推進;西街大都匯、萬事達廣場、華潤萬家等一批商貿中心開張運營,豐富著百姓的“購物車”。
目前,我市已在中心城區累計建成公廁78座,新增垃圾轉運站和收集箱815處,配備環衛車輛205輛,道路清掃保潔率100%;城市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廠建成投用,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廠正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25%。
同時,在創園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把創建園林城市與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有機結合起來。金岸小區、明珠花園、朝陽小區、惠民小區等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啟動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8個;城市道路、公園廣場無障礙設施健全完好;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得到全面落實,社區學校、醫院、便民服務大廳等設施配備完善且管理到位。這些惠民便民設施的完善,為商洛人民構建起和諧、幸福的城市家園。
“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我市城市建設管理不變的理念,“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綠中、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秦嶺南麓山水園林生態宜居城市,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今后,我市將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原則,以“四城聯創”為契機,奮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幸福的新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