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鋒
殘疾人本是社會弱勢群體,理應受到社會的關愛和幫助。但在洛南縣,卻有這么一個殘疾人,他自強不息,成功創辦專業合作社,不僅自己實現自己的致富目標,而且使十多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今年58歲的馮玉平是洛南縣石門鎮蘇馮村二組村民。20年前,由于一場意外事故,致使他右腿骨斷裂,成為一名殘疾人。挫折并沒有使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相反,他先后在西安等地打工,承包些小工程,維持全家人的日常開支。2010年前后,在外打拼多年的他下決心回鄉創業。“感覺殘疾人在外打工不容易,就想利用本地資源,把門前這130多畝土地流轉過來,搞一個生態養殖場。”馮玉平笑著對筆者說。
2013年2月,以生態養殖為主的榮森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馮玉平擔任理事長。創業之初,萬事艱難,其中資金缺乏成為合作社重大的困難。采訪中,馮玉平告訴筆者:“當時資金缺口大,自己壓力特別大,但就是心里憋著一股勁,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再受不了也要撐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最終,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合作社終于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投入資金養羊、養雞,并引入了土黑豬品種,邊跟著專家學習邊摸索著發展養殖業,常年的經驗積累也使他成為養殖方面的土專家。采訪期間,只見他順手抓住一只土雞,一眼就看出這只雞患上感冒,并讓管理人員給雞在飼料中加上治療感冒的藥。馮玉平創辦的榮森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在100多畝核桃林下進行生態養殖,目前合作社羊存欄300多只,土黑豬存欄100多頭,土雞存欄4萬多只。
合作社發展壯大了,馮玉平沒有忘記周圍依然貧困的鄉親。61歲的蘇得時由于妻子有病需要照看,家中經濟來源僅靠耕種幾畝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成為村上的貧困戶。榮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后,蘇得時到合作社務工,每天喂喂豬、管管羊,月底準時能從合作社領到1800元的工資。他逢人便說,是馮玉平和他的合作社改變了他一家人的生活狀況。
目前,榮森養殖專業合作社擁有會員30多人,其中貧困戶14人。“我想今年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在網上進行銷售,把產業越做越大,使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看著這些貧困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馮玉平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