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汪锳 馬澤平
從一個只身揮動鋤頭的莊稼漢,“晉升”為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從一個只上過5年學到博覽群書,搖身變為葡萄酒釀造師,從一個窮孩子到村民小康路上的帶頭人……這一切,都和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愛折騰有關。
這個農民叫程克慶,是商洛市程氏紅康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走近他,單看行頭,你以為和他的話題只會是農田和麥子,但一開口,他滿腦子創業點子,也因為一路艱辛打拼,靠著折騰,在創業發展的道路上,成就了一段有聲有色的致富故事。
貧窮給他種下了一顆創業的種子
今年50歲的程克慶是商南縣城關街辦五里牌五元溝人,他個頭不高,走起路來飛快,說話語速也很快。說起自己兒時的經歷,他搖了搖頭:“那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程克慶小的時候,父母親身體多病,加之父親成分不好,家里特別窮困,在5個兄弟姐妹中,程克慶排行老三。從9歲上學第一天起,學費、課本、文具等費用都是他靠自己年幼的雙手賺來的,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勉強讀了5年書。
程克慶還清楚記得,有一年寒假,雪一直下個不停,一直下到正月初八才見晴。為了讓老四能繼續上學,早已輟學的老大和剛上高一的老二,帶著14歲的他,踏著膝蓋深的積雪,翻山越嶺到20多里外的大山里砍檁條賣。山高路陡,再加上厚厚的積雪,每走一步都很危險,程克慶上山少力氣小,每天都要摔很多次,但他沒有哭泣喊疼,一次次都勇敢地爬了起來,咬緊牙關繼續堅持。“我們每天晚上回到家時,膝蓋以下的褲子全是嘩啦響的冰碴子,渾身摔得青一塊紫一坨。”程克慶說,即使那樣,他和哥哥們還是堅持了7天,在正月十四晚上他們盤算著如果第二天能夠把那些檁條都賣了,就夠這學期的學費了,這樣想的時候,就高興地忘了疼痛。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五一大早,三兄弟借了鄰居家的架子車,滿懷希望地拉著一車檁條去了縣城,碰上林業執法人員,連車帶檁木當場被全部沒收,程克慶和兩個哥哥傻眼了,抱頭痛哭。也就是這年春天,三兄弟同時輟學了。
當地正趕上土地承包到戶,程克慶想到建筑工地搬磚,老板看他個子小不用他,他只有帶著弟弟上山挖藥材逮蝎子,幫家里換一點油鹽錢。“當時心想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得想辦法改變現實”。15歲時,程克慶便開始利用山里的中藥材、野生狝猴桃等資源做生意,小小年紀的他先后獨自一人到南陽、武漢、亳州等地找產品銷路,為了省錢每天只吃燒餅,晚上睡在候車室的木凳子上,找到了商機卻沒有本錢,因為沒有擔保,銀行也不敢貸錢給他。程克慶只好熄滅了的做生意創業的念頭,然而他并沒有泄氣,“先憑力氣賺錢,以后總會有機會!”他這樣對自己說。之后,他在工地上做半價小工,搬磚塊和水泥。16歲以后,他開始外出到潼關、平頂礦山等地打工。由于他好學有眼光,很快就被老板提為帶班,每天都獨自承受著苦累和心靈上的洗禮,每當有休息的時間,他會常常進入自己的夢想天地,也就從那時起自己下定決心,要通過努力改變窮困的日子,打造一片屬于自己的事業。
艱辛磨礪著他的創業致富夢
成家后,面對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的程克慶產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學木匠、生豆芽賣、養豬……只要是能掙錢的門路,回到家鄉的程克慶都想試一試。“我家老程有想法但都沒有大的把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程克慶媳婦張金娥介紹,十幾年前,村里很有意思,看著她家老程弄啥就跟著弄啥,她一家做豆腐賣豆芽,村里人也跟著做,她家養豬村民就跟著養豬,因為老程折騰啥成啥,都能掙些小錢過好日子。
但這些小打小鬧的掙錢路徑,程克慶并不滿足。他有更大的夢想和更高的追求。“要過上更殷實富裕的生活,創業是最好的途徑。”程克慶內心這樣告訴自己。
他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秋季辣椒收獲的季節,自家制作的美味的辣椒醬是父親的最愛,受父親的影響,他也特別愛吃,40多年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辣味融入了他的生活,嵌入了他的生命。他從書中了解到,“把辣椒做成人們喜愛的食品,接力做辣椒醬,傳承家的味道”。這一想法在他腦海里反復醞釀。幾年前,在搜集很多書籍,了解到常吃辣椒有解熱鎮痛、清肝明目、開胃等功效后,程克慶決定把辣椒醬的傳統工藝延續下去,他把自己的全部積蓄拿出來,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2016年4月29日,成功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轉地規劃、申辦證件,建廠房、修道路、拉電裝自來水、水源產品樣檢、新購設備、設立無菌生產室……經過半年的艱苦努力,一個現代標準化生產場地初具規模。
“做產品就是做人品,產品質量如同人的信譽,如果質量不保,就會忘了自己的初心,最終必將丟了人品、失去顧客。”程克慶秉承信譽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他自己種了幾十畝辣椒,除草犁地松土,實現食材的自給自足,為的是讓顧客吃到更加綠色健康、無公害的辣椒醬。
2016年9月,公司成功取得國家商標總局簽發的“程慶”牌辣椒醬商標證書,2017年4月,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從采摘、挑選、清洗、烘干、破碎、添加輔料、發酵、罐裝……他在傳統工藝中尋求突破既繼承吸收,又創新提高,生產加工過程均嚴格遵照相關行業標準認真執行,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防腐劑、色素等。從原料到成品、倉儲、運輸、銷售等30多項檢驗和審查,程氏辣椒醬是新的食品安全法執行后,我市第一家通過審批的食品企業。“每一道工序都經過嚴格質量把控,保持綠色品質,實現原汁原味的正宗生態食品。”這是程克慶做辣椒醬的宗旨。
當第一批產品進入商南縣的大超市時,程克慶親手舉起一瓶辣椒醬,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在激動中,他回憶起去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申辦手續時,相關領導問他:“你咋想到要做這個,食品行業現在各級政府管得相當嚴,風險很大,一旦出了問題,不但要承受經濟損失,而且要負刑事責任!”“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程克慶堅定地說。
折騰使他愛上了葡萄酒釀造
現在,每當親朋好友串門,老程最得意的不僅是讓大家能品嘗到他的辣椒醬,更得意的是,能讓大家品嘗到他親自釀造的葡萄酒,那是他幾十年如一日藏在心底沒敢吐露的愿望,如今在家里日子好過一些后,經過折騰終于實現了。
2002年,程克慶在西安給一家公司搞管理時,業余從書上得知正宗葡萄酒對人好處特別多,最大的優點是無副作用,是養生酒中珍品。對于時代的穩定,人類提升生活標準,普遍飲用葡萄酒是養生的普遍觀念,這是一個商機。2003年,他就辭去水流基地總負責的工作,回家務農,期間通過自學,進行葡萄酒試釀造,一些人慕名上門購買葡萄酒。一直到2014年,他曾經打工的一個渭南工友電話說,自家田里幾十畝優質的葡萄正愁著銷售。他想幫幫工友,一番考察后發現工友的葡萄很適合釀酒,就當即和工友簽訂了購銷合同。
一番考察后,得知工友這片園子都是配施農家肥種出的葡萄,品質好,含糖量高,是地道的綠色生態葡萄,很適合釀酒。于是,老程作出了大膽決定,投資100多萬元購買設備,經過兩年的奮斗,于2016年春節前辦齊相關證件資質。
“好葡萄酒是用心釀出來的。”程克慶堅信這一點。他從外地請來釀酒師指導酒莊的建造、葡萄酒的釀造和儲存。“想要釀出好酒,單用心是不行的,必須保證高質量的葡萄。”為了保證較高質量的真材實料,他親自去葡萄基地,指導監督采摘葡萄,每一批葡萄,從采摘到第一次發酵結束,他常常是幾天幾夜不能睡覺。他說,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有一丁點的差池,葡萄酒的味道就會產生微妙變化,所以他堅持釀造、儲存都采用最高標準。
2017年,程克慶的“呈慶”牌葡萄酒終于出廠,在縣城各大超市上架,很快他也收到了一位商南籍在外客商通過網上購買的幾十件貨。“其實我很早以前對葡萄酒就有好感,但我現在更是死心塌地地愛上了它,為了它,我夜以繼日地翻閱了大量資料,為了它,我不辭辛苦地去外地學習,為了它,我還想努力去考評酒師資格……”這是程克慶在日記上寫下的一段話。
從騎著三輪車在大街上的叫賣,到自己開廠開始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從本地銷售到推廣到外地市場,這條創業道路上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對于未來,程克慶充滿了信心,為了讓他的葡萄酒再提升一個檔次,有一個最好的儲存環境,他計劃建地下酒窖,采用橡木桶恒溫貯藏。
“商標品牌它是一個企業的看點、產品的名稱,它更是企業形象的展示、產業衍生的命脈,體現的價值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為了將“程慶牌辣椒醬”“呈慶葡萄酒”打造為馳名商標,我們將更加注重提高產品品質,并努力將企業做大做強,宣傳當地的飲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產品。”程克慶說。
知識改變了他一家命運
“當今社會,在農村你不相信知識和科技,那你肯定富不起來。”程克慶說起了一個故事,在村里他種地怎么種,當地農民跟著怎么種,因為他種出的莊稼收成高。老程舉了一個事例,村民種紅薯在翻紅薯蔓時,都是蔓上根扯起來,把蔓翻個底朝天。愛學習的老程在種地時發現后,通過看書和網上自學,就發現紅薯需要蔓的光和作用來儲存營養,但是紅薯蔓翻過去后影響光合作用。于是他總是在翻紅薯蔓時只是把孽根拔起抖抖,不改變紅薯葉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每到秋季他家的紅薯每畝總是比周圍的群眾要高出很多。
程克慶是個愛學習愛思考的人,不管走到哪里,他總是帶著幾本書,閑暇之余,看書自學,從書本里他了解了建筑、農業、園藝、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正因為如此,在外打工的那幾年,他很快從一個小普工做到了領班,還被西安一家綠化公司高薪聘請為施工基地的總負責。
如今,他家床頭柜上依然放著厚厚一摞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只要有閑暇,就翻開看一看,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只有懂知識、懂技術生產才能增收。”因為相信知識相信科技,雖然他家的承包地大多都是產量很低的坡地,但他種出的糧食或是經濟作物產值總是比其他人平地里種的要高很多,左鄰右舍開始都很納悶:一樣的種子一樣的化肥,為什么程家老三的收成這么好?當程克慶說出管理、施肥等方面的技術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我喜歡看《農民日報》《農民文摘》,那上面介紹種植養殖的方法,我看的時候就把它記在隨身的小本上,在做活的時候心里就想著書上說的步驟和要點,有時候忘了,就把身上的小本子掏出來看看。”雖然文化不高,但程克慶愛動腦、善鉆研的習慣,讓他無論干哪一行,都很快上手,用他自己話說:“折騰的路子多,多多少少都賺了一點錢。”
老程媳婦說,老程有心臟病,但是很奇怪,最近這幾年來,老程起早摸黑勞累,但是心臟病反而沒復發,每天晚飯總要和她一起品嘗一下他的葡萄酒,品嘗葡萄酒已經成了兩口子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一邊品嘗還一邊交流葡萄酒技藝。
折騰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可能是一條致富路。用心釀造精美葡萄酒和用心釀造幸福生活是相通的。程克慶和他媳婦一起靠自力更生,勤奮創業,折騰出一條小康路,給當下正在奮力脫貧的不少群眾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