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黃朝霞)日前,全省中小企業年度發展目標考核綜合測評結果公布,我市榮獲2017年度陜西省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先進單位,同時,洛南縣、商南縣入列全省表彰的15個縣市先進單位,柞水縣、鎮安縣入列全省表彰的10個加快發展中小企業貢獻單位。
2017年,全市中小企業、非公經濟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完善政策優環境,轉型升級提效益”方向,聚焦“現代工業攻堅戰”“追趕超越”各項目標任務,大力實施支柱產業培育、重點企業扶持、科技創新提升、工業園區提質、資源開發升級、工業穩產促銷、發展環境優化、循環發展深化“八個行動計劃”,企業數量規模、質量效益、增長方式快速提高,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2017年,全市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41.6億元,占GDP比重55.2%,較上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三位;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757戶、7.03萬戶,比上年增加2667戶、9667戶;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金、個體工商戶投資額分別達到670.6億元、83.3億元,比上年凈增171.4億元和16.2億元。
政策扶持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擴大民間投資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工業穩增長17條”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安排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000萬元,各縣區每年安排了不低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做大總量、做優質量。企業培育上,采取領導包抓、項目傾斜、融資協調等措施,大力培育骨干龍頭企業、中小企業成長梯隊“三星企業”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235戶,年產值過億元民營工業企業169戶,產值過10億元民營工業企業10戶,分別占全市總數的92.7%、89.3%和52.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戶,省級民營轉型升級示范企業37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戶。結構調整上,圍繞《中國制造2025商洛實施方案》提出的重點產業領域,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拓領域、擴投資、上項目,2017年,全市非公企業新建成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24個,完成投資199億元,其中工業項目86個,完成投資155億元,增長24%,非公經濟三產內部結構達到8.4:67.5:24.1,與上年相比,一產、三產分別下降了1.7和1.1個百分點,二產提高了2.8個百分點,達到11.6:62.5:25.9。行業內部,現代醫藥和綠色食品產值增速分別達到30.9%和30.1%,高于涉礦產業10個百分點,戰略型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6%,礦產業產值占比年均下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