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在經濟“新常態”下,新興服務業逐漸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先導,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產業結構是否協調和城市現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我市工業化中期階段特征十分明顯,今年上半年三產比為8.1:56.9:35,調結構、轉方式已成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將“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我省也在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行動計劃”的戰略要求,加快三產服務業,特別是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恰逢其時。
四屆政協十分關注我市新興服務業發展,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將“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專題調研列為今年五項重點工作之一,并確定為市政協四屆三次常委會議題進行專題協商。經過專題調研與常委會專題協商,就全市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工作和讓新興服務業成為商洛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建議如下:
一、在發展理念上形成共識。進一步深化對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和培育新興服務業態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加快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思想共識,創新發展理念、拓寬發展路徑、深化改革開放,將培育新興服務業態作為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和“突破口”,下決心、下硬茬推動新興服務業態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多元化發展、區域優勢明顯、科技含量大、信息化程度高、創新帶動能力強、引領商洛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服務業態發展新格局。
二、在統籌規劃上指導推動。立足商洛新興服務業態發展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導、發改牽頭、部門參與、專家指導、集中評審”的方式,盡快編制出臺《商洛市新興服務業態發展指導意見》,確立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及工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要按行業領域,重點圍繞全域旅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產業等制定出臺具體的發展規劃或辦法,或制定商洛市十大新興服務業態發展規劃,以規劃引領新興服務業態實現突破發展。
三、在機制政策上提供保障。立足于“培育”,著眼于發展,在政策機制上為新興服務業態快速發展提供保障。一是在市、縣區分別設立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和500萬元的新興服務業態發展專項資金,通過創業創新補助、租金補貼、貼息補助、成長補助等形式,促進新興服務業態企業創業創新、拓展市場。同時,探索設立民營銀行,鼓勵支持其上市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產權交易等方式以解決新興服務業態發展資金問題;二是在各縣區及商洛高新區建立新興服務業態創業孵化園區,為入園創業人員提供創業政策咨詢、項目推介、政務代辦、融資貸款等服務。在規劃修編或規劃大型城建項目時,優先規劃安排新興服務業態各類用地,為新興服務業態集聚發展解決場所問題;三是制定人才引進計劃,特別是引進一批設計研發、軟件開發、文化創意等方面的高端技術開發和管理人才,吸引一批高端創新型人才前來創業和發展。同時,積極培養和建設一支本地新興服務業人才隊伍,加強與院校合作培養緊缺型人才,加強在崗教育培訓與實踐,為新興服務業態發展解決好人才問題;四是做好交通運輸網、信息傳輸網、電網等新興服務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興服務業態創造良好發展條件。同時,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各類資本投資新興服務業態等,在機制政策上為新興服務業態發展保駕護航。
四、在共推發展上形成合力。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提升水平,進一步做好引導和管理工作。一是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吸納發改、商務、住建、規劃、國土、財政、文化、金融、工商、稅務等部門參加的全市新興服務業態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市新興服務業態工作,形成互聯互動助推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工作機制;二是成立服務業發展指導中心,加強對市、縣區和商洛高新區服務業新興服務業態的管理,理順商貿、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管理部門關系,形成新興服務業態有機構管、有人抓的局面;三是健全納規入統體系,在做好新興服務業態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新興服務業態發展數據監測網絡,做好新興服務業態的監測統計工作,并依據納規入統情況,將推進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工作情況納入各縣區、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內容。
五、在發展方向上重點培育。從商洛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實際出發,順應新興服務業態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抓潛力、比優勢、抓重點、促發展。重點培育生態旅游產業,依托全市已開放的46家景區、美麗鄉村、秦嶺特色小鎮及賞荷節、滑雪節、杜鵑花節等旅游品牌,打造品質旅游、全域旅游、活力旅游、智慧旅游、品牌旅游;重點培育電子商務產業,依托我市中省電子商務示范縣、電商服務平臺、企業及站點引領和集聚作用,打造覆蓋全市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使“商洛特色產品”走出去;重點培育生物醫藥產業,依托我市中藥材品種多(1192種),中成藥產量大(23320.7噸),加快中藥制劑、保健、藥膳、藥療等研發,打造“秦嶺藥庫”的商藥品牌;重點培育健康養老產業,依托綠色生態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圍繞人口老齡化和建設“西安后花園”做文章,打造具有商洛特色的健康養老產業;重點培育倉儲物流產業,依托商洛的區位優勢和基本形成的鐵路、高速、高鐵、海關口岸、機場交通體系,把商洛建成陜豫鄂(陜東南)重要的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區域大型物流集散地;重點培育金融保險產業,加快我市非銀行金融機構、信托、融資租賃、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機構、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建設與管理,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依靠商洛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優勢,圍繞事關民生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重點培育文化創意產業、體育健身產業、社區服務產業、教育培訓等產業,推動我市新興服務業快速起步、迅速發展壯大。
六、在重點突破上引領發展。立足全市新興服務業態起步發展的實際,以重點突破和示范引領助推新興服務業態做大做強。一是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選擇創新領域活躍、發展潛力較大、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域旅游、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房地產業、研發設計、文化創意、中介信息、社區服務、健康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產業集群突破發展;二是有針對性地在各縣區縣城、商洛高新區、七縣區工業集中區以及秦嶺特色小鎮,重點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一批具有支撐帶動作用的新興服務業態集聚區、功能區和特色街區,實現新興服務業態區域突破發展;三是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優化服務和搭建平臺,在全市培育20家以上具有重大示范帶動效應的新興服務業態企業,通過現代科技和現代管理理念引領新興服務業態企業突破發展。
七、在整體水平上提檔加速。立足于做大做強,多業并進、整體提升。一是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服務便利化做文章。支持新興服務業態在零售、餐飲、住宿、家政及各類便民服務中發展,扶持社區服務、家政服務和社會化養老等服務業,強化新興服務業態在義務教育、醫療服務、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生態環保等公共服務職能方面發展;二是圍繞做優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做文章。將研發設計服務、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服務、電子商務、信息咨詢、職業培訓等作為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發展的重點,積極引導制造業企業發展能夠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三是圍繞改造提升傳統做文章。廣泛運用信息技術、現代管理和物聯網技術,改造提升我市傳統服務產業,使其脫胎換骨;四是圍繞“補短板”做文章,大力支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對地方貢獻大的新興服務業企業,積極培育處于起步初創時期的健康養老、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產業,使新興服務業態在整體發展水平上實現質的飛躍。
八、在融合發展上轉型升級。依托現代高新技術和管理模式,促進新興服務業態自身融合和與一、二產業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助推新發展。一是支持新興服務業態建立參與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支持新興服務業態參與秦嶺特色小鎮及休閑度假村、鄉村旅游、觀光農業等項目建設,促進新興服務業態與農業融合發展;二是促進信息化與先進制造業的有機結合,建立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將主要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到科技研發、高端制造、品牌建設等環節,促進傳統生產制造業盡快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三是強化科技引領、信息引領、創意引領,促進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內部結構優化融合,促進第三產業內部轉型升級和“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