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樊利仁 通訊員 劉斌)“我們大莊村確定了‘支部引領、公司帶動、股份合作、三方共贏’的艾草產業扶貧和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題、公司低風險運營、貧困戶增收致富三方共贏的良好效果……”9月21日,在丹鳳縣脫貧攻堅現場觀摩會上,龍駒寨街道黨委書記索濤向與會同志介紹。
大莊村是丹鳳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的一個縮影。該村黨支部協調九谷艾草公司,將村集體入股的200畝土地以每戶4畝、經營3年的方式,交由50戶有勞力、有意愿的貧困戶種植艾草,公司統一提供種苗、保底回收,貧困戶戶均可增收8000元。同時,吸納30人在加工廠就業,人均月工資2000元,讓貧困群眾就地變成工人,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
今年以來,丹鳳縣積極探索“三變”產業脫貧思路,在全縣開展以“支部帶動強、黨員帶富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增加農民群眾收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為內容的主題活動,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農民分紅等多種股份合作經營模式,促進群眾增收。棣花鎮陳家溝村黨支部牽頭組建葡萄專業合作社,流轉葡萄基地470畝,帶動34戶貧困戶流轉土地,入園打工,實現“定產”變“活產”。庾嶺鎮石門塬村采取“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依托天苓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貧困戶按土地份額量化入股,領取分紅收入。今年以來,合作社流轉土地200余畝,支出分紅、工資共計102474元,貧困戶戶均增收1485元。
丹鳳出臺了《“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精準扶貧模式的實施意見》,采取縣委常委、鎮(街道)黨委書記每人包抓一個黨建領航精準扶貧工作試點村,縣財政把14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和11個“三變”改革試點村整合,為每個試點村最高解決75萬元的改革啟動資金。同時,該縣把“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工作納入鎮(街道)黨組織書記黨建考核的重要內容,采取月督查、季點評、年考核的辦法,全力推進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