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真的變了!如今的北坪村,通村路得到了硬化,休閑廣場更美了,路燈也亮起來了,核桃及水雜果等產業多起來了,當地群眾的腰包也鼓起來了……丹鳳縣商鎮北坪村的變化,和村里來的第一書記劉嘯涵分不開。
主動請纓去扶貧
劉嘯涵是一名黨員,生于1987年,是商洛市發改委干部。2016年,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時,他主動請纓,被市發改委安排下派貧困村——北坪村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北坪村位于商鎮政府東北1.5公里處,轄8個村民小組,是由原龍王溝村和北坪村合并而成。祖祖輩輩以傳統種養殖業為生,一年下來農戶也就收入幾千塊錢。
“治病先找病根,治窮先找窮根。”劉嘯涵喜歡用這句話來比喻自己的工作方法。他認為“群眾不怕干部沒能力,就怕干部做事不實。只有準確識別,才能精準施策,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他組織工作隊逐戶識別,核定出全村貧困戶和致貧原因。
取得了第一手資料之后,他編制了北坪村脫貧摘帽工作計劃和實施規劃,逐戶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明確干部包扶貧困戶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了幫扶干部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合力。
真心幫扶暖民心
“劉書記好呀,他是個干實事的同志,他幫助群眾解決了好多問題!”采訪中,村里的群眾這樣評價“劉書記”。
劉嘯涵經常深入農戶家中,與農戶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并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工作筆記上作了詳細的記錄,對于自己能力范圍之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向農戶作出解答,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回到單位后及時向鎮主要領導進行匯報,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后便以最快的速度為農戶解決。他的這種認真習慣,把幫扶農戶當作自己親人的做法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去年年初,劉嘯涵考慮到北坪村因為基礎條件較差、農資較匱乏等,成為村民急需解決的問題。他了解這一情況后,及時向單位主要領導匯報,為北坪村購買了20噸經濟林專用肥,用于核桃及水雜果科管,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
去年8月,劉嘯涵帶領村干部積極抓好開發性金融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實工作。先后拓寬硬化通村路1830米,硬化通組路3058.1米,新修河堤路1350.6米,綠化村委會休閑廣場,新建休閑娛樂廣場3300平方米,新修便民橋3座,安裝路燈356盞,對50戶群眾廁所進行改造,埋設雨水、污水管網3671.6米。
發展產業促脫貧
為了幫助聯系幫扶村早日脫貧致富,劉嘯涵實地進行調查走訪,他發現北坪村土地肥沃,村民有栽植核桃和水雜果的傳統優勢,但農民們缺乏科學的管理技術,他及時聯系邀請市技校專家和商鎮黑溝河村水雜果能人葉軍海,深入田間地頭,組織群眾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及現場指導,邀請葉軍海為北坪村水雜果免費技術顧問,為群眾常年指導,答疑解惑。
他以“水雜果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整合葡萄、櫻桃、桃等水雜果產業350多畝,吸納帶領64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實行統一科管、提質增效、按股分紅,實現貧困戶增收。他采取“支部+核桃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整合核桃產業850畝,吸收帶領貧困戶69戶250人,通過統一科管,實現年收入達115萬元。
劉嘯涵將原龍王溝村委會辦公場所改造成為脫貧攻堅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內設扶貧夜校、農副產品和工藝品展廳、電子商務營銷中心、合作社辦公室、脫貧攻堅作戰室及圖書閱覽室等,成為了北坪村群眾走向小康的“服務中心、交易中心、學習中心”。(樊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