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姚松 孫傳卿)近年來,我市堅持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之路,圍繞“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深化林業改革,發展林業產業,保護林業資源,著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態山水秀美的“西安后花園”,推進林業追趕超越。力爭到2020年,全市完成造林綠化2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5%,林業產值突破150億元。
實施林業重點工程 建設綠色美麗商洛
搶抓商洛列入國家“絲綢之路防護林”建設機遇,以城周綠化為重點,圍繞“兩岸三線四區”直觀坡面,改善生態、做美城市、增綠添彩,營造“春花、夏景、秋實、冬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態環境。同時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飛播造林和防護林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實施造林補貼試點、退化防護林修復、珍貴樹木培育、重點區域綠化,提高林業生態治理整體水平。開展森林撫育經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提高森林資源綜合效益,保持商洛“環境美、人宜居”的獨特魅力。
壯大林業特色產業 建設“綠色銀行”
堅持高端規劃,做強做優“陜西核桃強市”,唱響“中國核桃之都”品牌,提高“商洛核桃”在全國的影響力,努力把“商洛核桃”打造成繼“渭北蘋果”之后陜西省的又一標志性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市核桃基地穩定在340萬畝,綜合科管覆蓋率達到80%以上。科學規劃“十大商藥”基地,大力發展中醫藥龍頭企業,做強中藥材產業,打造“商藥”品牌。今年商洛市新增藥材基地面積20萬畝,建成規范化藥源基地100萬畝。做大做強板栗產業,促進板栗提質增效。今年商洛市新建板栗示范園24萬畝,實施綜合科管100萬畝。依托特色產業資源,探索立體種植、養殖模式,建立示范園區,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市以中藥材為主的林下經濟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創建省級以上林下經濟示范縣3個。
發揮資源優勢 推進森林旅游業
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統籌規劃、科學管理”的原則,依托和整合蟒嶺綠道建設、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資源,科學布局和集中規劃打造一批森林休閑場所、森林養生基地、森林健身體驗館、森林康養中心等,提升森林健康文化內涵和全民健身康養水平。依托關中旅游大市場,開發系列旅游產品和精品旅游線路,輻射周邊省市,著力打造1至2個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森林公園,全市建設森林康養基地10處。
強化森林資源管護 守好生態屏障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嚴守森林、林地、濕地、物種四大紅線,加強林地定額管理和重點區域林地保護,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確保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開展“查隱患破火案”等專項行動,突出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火源管控,確保全市森林火災年受害率控制在0.2‰以下。強化監測普查,加強以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和服務保障等為主體的防控體系建設,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
穩步推進林業改革 釋放生態紅利
開展林地規模化、規范化流轉經營,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建立社會資本投入機制,為林業追趕超越提供資金保障。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下畜禽養殖、養生休閑、景觀利用等綠色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生態和民生雙贏。完善林權服務中心建設,建立“互聯網+”平臺,為林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優質服務。研究和完善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指導縣區穩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建立林業創新獎勵機制,對林業重大成果、重大創新予以重獎。開展營造林、社會購買服務、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等機制創新,激發林業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