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如畫卷,村美民富鄉風淳,鄉村舞臺舞和風,和諧家園話幸福,移風易俗鄉村美,文明新風拂面來……”穿行在北陽山下的鎮安縣西口回族鎮農村,綠樹掩映的美麗鄉村讓人流連忘返,而潤物無聲的文明鄉風則更讓人如沐春風。
近年來,鎮安縣西口回族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圍繞民生建設,以民主管理好、鄉風文明好、鎮村文化好、村容村貌好、農民生活好“五好”為目標,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生活化,移風易俗工作逐漸轉化為廣大回漢族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紅白喜事不再鋪張 節儉辦事蔚然成風
“我們村辦酒席一桌花費一般也就300來塊錢,主要是圖個熱鬧。”西口回族鎮石景村回族村民馬斌說。
筆者了解到,如今在西口回族鎮農村婚嫁宴席一般控制在20桌以內。親朋搭禮隨意,婚車也盡量節儉。這些紅白事辦理標準,都來自于西口回族鎮出臺的《精神文明建設移風易俗八項決定》。為了倡導回漢族群眾摒棄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西口回族鎮各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規定了群眾辦理紅白事的相應標準。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年輕人通過自己創業、外出務工,觀念也不斷更新,紅白喜事逐漸簡化。”西口回族鎮青樹村黨支部書記、市人大代表馬會銀說。
道德建設潤物無聲 鄉風民風煥然一新
走進西口回族鎮青樹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規民約、諺語詩句等都張貼在醒目位置。昔日的垃圾不見了,經過美麗鄉村建設,村里多了集道德講堂、村史室、棋牌室、農家書屋、運動場為一體的村民休閑閱讀、活動健身的場所。每月一次的道德講堂對回漢族村民進行科技、農業、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培訓。
青樹村村民狄方仁農閑時節經常來農家書屋看書,“農閑活動豐富了,人人與之間也親近了,現在村里很少有吵架打架的,大家都忙著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狄方仁說。
據了解,為了倡導文明新風,西口回族鎮把移風易俗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勤儉節約、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上榜公示,引導農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同時,結合文化墻建設,將《村規民約》在村里的醒目位置上墻公示,便于群眾學習,提高知曉率。利用道德講堂、農家書屋、村史室,定期舉辦活動,宣傳好人好事,用身邊人和身邊事教育回漢族群眾,感化回漢族群眾。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從前的生活在咱山里農村就是一日三餐,農閑時節就蹲在墻角邊曬太陽,或者約上幾個人打牌、喝酒。現在,咱村里有農家書屋、文化健身廣場,人們扭扭秧歌、跳跳廣場舞、看看文藝節目、打打羽毛球,生活不再單調了。”說起文化生活帶來的變化,西口回族鎮聶家溝村回族村民班良銀感觸很深。
近年來,西口回族鎮以“鎮村舞臺”為陣地,采取鎮上指導、村上組織發動、文化能人牽頭等方式,在農閑時節開展廣場舞、健身操、扭秧歌、唱秦腔、演花鼓等活動,自編自演陜南山歌、回族花兒、十愛姐、鎮安唱書等一批具有鄉土風味的文藝節目;并經常性開展“送戲到村組”活動,豐富了廣大回漢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了傳統文化,還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另外,通過建設村史室、文化大院,使之成為人文歷史的宣傳陣地、文化遺產的傳基地、民俗風情的展示場地。
西口回族鎮文化中心站負責人介紹,西口回族鎮在打造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回漢族群眾的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駱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