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卜燦燦 林偉鋒)今年以來,我市突出產業,聚焦脫貧,緊盯2.4萬戶、8.65萬人產業脫貧年度任務,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快速啟動行動方案,精選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規劃產業項目,加大資金政策扶持,推廣精準脫貧模式,探索了一條具有商洛特色的產業脫貧路子。
組織機構健全到位。組建了產業脫貧機構,落實了工作人員,明確了職責分工,建立了產業脫貧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市縣上下聯動、有序傳導、分工負責、協作配合、穩步推進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格局,為產業脫貧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共抽調農業系統50多名業務骨干,專門開展產業脫貧工作。
行動路線方案到位。印發了《2017年全市產業脫貧工作要點》《全市2017年產業精準脫貧行動方案》,明確了產業脫貧任務清單、路線圖和時間表,層層傳導壓力,夯實了工作責任。7個貧困縣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設計了產業脫貧方案,制定了產業脫貧“人口分布圖”“行動路線圖”“產業分布圖”,確保了脫貧任務如期完成。
產業培育精準到位。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類指導、長短結合”的原則,啟動了“畜禽水產快富和特產效益提升”兩大行動,重點發展核桃、板栗、中藥材、食用菌、茶葉、生豬、土雞、山羊等市域優勢產業,優選培育1至2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地縣域特色產業,積極發展光伏產業、休閑農業等市場好、周期短、見效快的鎮域特色產業。目前,全市共發展生豬60萬頭、土雞30萬只、蜜蜂9000箱、魚類185萬尾;新發展核桃良種示范園4萬畝、板栗建園2萬畝、中藥材7.5萬畝、食用菌1.5億袋、烤煙8.4萬畝;建成光伏發電站12個,已有156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
脫貧模式精準到位。推廣“三帶一創”“五帶四聯六精準”“四借四還”等模式,通過集團公司承載、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園區吸納、合作社幫扶、能人大戶引領,采取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參股分紅、務工就業等形式,把貧困戶牢牢捆綁在產業鏈條上,讓貧困戶和貧困村共同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如商南縣試馬鎮沁園春茶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配股分紅、基地務工、扶持建園、技術服務”方式,扶持270戶茶農種植茶葉1200畝,吸納630名貧困人口入園務工,年支付農戶地租350萬元,每年向配股群眾分紅17萬元,帶動園區群眾戶均增收3900元。
經營主體帶動到位。堅持“政府引領、主體帶動、農戶發力”的原則,創新豐富“三帶一創”模式內涵,確保產業精準對接貧困戶,通過“扶持帶動到戶”實現“效益受益到戶”。目前,全市共打造產業脫貧新型經營主體4540個,其中龍頭企業108個,現代農業園區85個,合作社1790個,家庭農場275個,種養大戶2282個。
扶持資金政策到位。出臺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扶持辦法》《金融扶持辦法》《資金整合扶持辦法》,明確了產業脫貧扶持重點和資金額度,設立了脫貧攻堅儲備金、產業貸款貼息資金和涉農保險補助資金。創新推行“農戶貸”“產業貸”等金融扶貧貸款政策,從選項、貸款、服務、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共整合行業項目資金32.8億元,安排財政扶貧資金9.07億元,投入幫扶資金4.1億元,建立扶貧貸款儲備金2.3億元,撬動金融信貸資金22億元,為4.4萬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全額貼息”的扶貧貸款,破解了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和貸款難的問題。
督查考核到位。市委制定了脫貧攻堅績效考核辦法,市農業局印發了《商洛市產業脫貧考核辦法》,實行“月評比、季點評、半年小結、年總結”的考核制度和嚴格的激勵機制,每季度對第一名頒紅牌并獎勵50萬元,對最后一名掛黃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