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呂梁市市直部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認定“世界史不是歷史學”等情況導致考生在面試資格復審環節被刷,引發考生質疑。媒體曝光后引發網友圍觀熱議,呂梁市委、市政府當即成立核查組,對此作出了回應(《中國青年報》6月9日、14日報道)。
世界史是不是歷史學,這屬學術范疇的事,要弄清楚其實并不難。只要該局工作人員向高教部門了解一下,或者百度搜索一下,不過舉手之勞。可相關工作人員的答復是“決定不了,得領導決定”。不僅如此,面對涉事考生的質疑,該局的書面答復還將其認定為“填報虛假報名信息”。甚至該局從上到下還達成共識:就算應聘者填報的專業和招聘計劃上的專業只有一字之差,也要堅決淘汰。
于是乎,呂梁市人社局給人以堅守“底線”,招聘考試“規范、嚴謹、準確”的印象。殊不知最終鬧出了“世界史不是歷史學”的笑話。好在呂梁市委、市政府對此事及時回應,認定“在此次招考中,存在對招考學科專業把握不準、機械執行的問題。這暴露了用人單位和人社部門工作業務不精、執行文件機械教條、工作不細致不認真等問題”。除了責成立即恢復涉事考生的面試資格,呂梁市政府還責成人社局就招考中存在的問題深刻反思,認真整改,嚴格按照國家、省有關政策規定,公平公正、依法合規組織好招考工作。
事情到此,可以說是有了一個好的結果,還了相關考生誠信清白,連涉事考生也表示“合理、公正”。但此事的發生,仍讓人引發反思。有網友譏諷說這是招聘人員的無知,有網友歸結為管理的僵化,問題的癥結是這其中有沒有別的貓膩?怕的是有關人員揣著明白裝糊涂。如果說是資格不合乎要求,那為什么在開始報名時不嚴格審核呢,為什么待考生筆試已通過后,才來“嚴格審核”呢,是否有人想借學科專業之爭而打擦邊球為他人行方便,是否有人在為“蘿卜招聘”清場?但愿這只是我們的慣性質疑。無論怎樣說,“世界史不是歷史學”一事,應成為我們行政執法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