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南縣四皓街辦連河村,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身體略胖的青年人,穿行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與貧困戶拉家常,與村干部商討發(fā)展良策。他就是連河村第一書記施屹立。自包扶連河村以來,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村里的脫貧工作中,連河村里留下了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扶貧先扶志
2016年3月,施屹立被選派到連河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伊始,他用一個月時間跑遍了全村的34個村民小組、850戶群眾,與村“兩委”深入交心,和村民促膝談心,謀劃連河村發(fā)展路子。他從脫貧攻堅的門外漢變成了一名樸實的包扶干部。
通過走訪農戶、深入調研,村里一家家貧困戶的艱難生活,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他們走上致富路!”施屹立暗暗下定決心。
“扶貧先扶志”。施屹立明白,只有群眾思想覺悟提高了,能力素質增強了,才能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降低“返貧”風險。
為此,他協(xié)調組建了脫貧攻堅政策宣講隊,定期邀請農業(yè)、扶貧、民政等部門的業(yè)務人員和專家教授,開展精準扶貧公益宣講活動,破除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不斷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和強烈愿望。
董村組的井玉強身患殘疾,老房子破爛不堪,一家三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他不思進取,反而熱衷于信教,日子越過越困難。施屹立了解情況后,一次又一次地上門給老人做思想工作,終于“捂熱”了他的心,讓他“改邪歸正”。在施屹立和村干部的幫助下,老人改造了房屋,拿起了鋤頭,養(yǎng)起了雞……現(xiàn)在老人逢人就說:“我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好房子,多虧了屹立這個好人!”
授魚更授漁
連河村地域面積大,山高溝深、資源匱乏,產業(yè)規(guī)模小、農戶抗風險能力差。
為了找準發(fā)展路子,施屹立組織包村干部、村“兩委”會、群眾代表反復研究討論,確定了“改善基礎條件增后勁,培育特色產業(yè)促增收”的發(fā)展思路,大力發(fā)展種養(yǎng)殖經濟,注冊組建了核桃、苗木、中藥材、蠶桑、野山菇和養(yǎng)羊等6個合作社,實施“雙一二”工程,讓每個農戶參與1至2個增收項目、加入1至2個專業(yè)合作社,增添了發(fā)展后勁。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黨支部必須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多年在市委組織部工作的他,深知村支部班子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根據(jù)黨員分布,在村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分別主抓6個合作社,進一步健全產業(yè)協(xié)會規(guī)章制度,實行市場化、科學化運行,實施“支部抓總、黨小組帶動、黨員帶頭”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促進主導產業(yè)發(fā)展壯大。
經過他和村一班人苦抓、苦幫、苦干,全村2900畝核桃建成科管示范園;種植萬壽菊600畝,苗圃面積擴大到150畝;提升改造良桑建園700畝,食用菌產量增加到23萬袋;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穩(wěn)定增收,已有76戶貧困戶276人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
施屹立和部領導還積極與商洛市電信公司協(xié)調,投資267萬元,在全市率先完成“光網連河”項目,建成連河信息化扶貧示范村,實現(xiàn)了戶戶通光纖,同時建成了連河村蠶桑、食用菌、養(yǎng)殖、種苗、核桃、中藥材六大產業(yè)合作社電商平臺,解決了連河村村民高速上網和高清電視的需求,為村民農產品銷售提供了信息平臺。
村貌展新顏
“出門見青山,綠水繞村間;水電路視訊,不愁吃住穿。”這是施屹立對連河村全體村民的莊嚴承諾。
到村任職以來,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有時為了開好評議會,顧不上吃飯;有時為了核準貧困對象,忙到深更半夜,但從不叫苦和累。
為改善村基礎設施,在市委組織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與部領導多方奔走,爭取到了一批資金項目,同時請來商洛建筑設計院實地勘察,為連河村編制了《村莊建設規(guī)劃》。去年以來,村里新修水泥路15.3公里,修復水毀公路1.5公里,新修便民橋4座,有效改善了群眾出行難問題。同時,村上高標準實施了98戶民居改造,建成攔沙壩1座,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觀。
“包扶隊給我們村辦了這么多實事,現(xiàn)在村里越來越美,我們發(fā)展生產的心勁也越來越足了。真的從心里感激他們,對于脫貧,我們充滿了信心。”王灣組貧困戶王玉民深有感觸地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施屹立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連河村先后被洛南縣評為“標桿支部”“科技示范村”“示范基地”等榮譽,施屹立也被授予2016年度“全省優(yōu)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面對成績和榮譽,施屹立說:“連河村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很艱巨,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今年我要擼起袖子、攻堅拔寨,堅決摘掉連河貧困村這個‘窮帽子’!”
(通訊員 程剛 張靖 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