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德林)柞水縣按照“講主觀不講客觀、講問題不講成績、講自己不講別人”的要求,認真查擺自身問題,用戰時標準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提升脫貧攻堅整體水平。
一查貧困認定,整改對象識別不精準問題。由各鎮辦黨政一把手帶頭,按照“六清”要求和“九條紅線”標準,逐村、逐戶對脫貧數據進行核實清查,對該納未納、應剔未剔的,及時按程序進行調整,力爭貧困識別準確率達100%。
二查工作機制,整改幫扶責任落不實問題。由各包抓領導負責,對轄區扶貧工作日記、召回撤換、督查暗訪、動態調整等制度落實情況進行自查,解決制度設計和執行中的問題,進一步厘清和夯實鎮辦、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班子責任,著力根治“三張皮”頑疾。
三查幫扶措施,整改幫扶不精準問題。由鎮辦牽頭、村組參與,結合貧困村、貧困戶立地條件和自身發展能力,對當前的幫扶措施進行評估,不完善的及時完善、不合適的及時更換,杜絕急功近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現象。
四查脫貧摘帽,整改退出不精準問題。由縣扶貧局牽頭,對2016年摘帽的貧困村和退出的貧困戶進行一次“回頭望”,看貧困村、貧困戶收入計算是否準確、退出程序是否規范,堅決防止勉強脫貧、快進快退以及“假脫貧”“被脫貧”和“數字脫貧”。
五查產業發展,整改產業項目不強問題。采取交叉檢查的方式,對各村主導產業進行前景分析,積極探索通過林山土地經營權入股、國家投資折股、重大扶貧項目分紅等多種利益分享方式,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解決貧困群眾長遠發展問題。
六查資金管理,整改資金使用效能不高問題。由縣審計局牽頭,對各類扶貧資金的管理制度、發放程序、使用效率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糾正扶貧資金管理不規范,結轉結余量大、撥付進度慢等問題,積極完善扶貧及產業補助資金管理制度,確保扶貧資金不滯留、不虛列、不閑置。
七查工作作風,整改幫扶工作不實問題。由縣紀委牽頭,重點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以點遮面、摻水造假等情況和駐村工作隊及包扶干部“四種病”“三種不良傾向”,進行暗訪督查和問責整改,確保包扶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八查領導帶頭,整改落實不力的問題。暢通監督渠道,把帶頭抓落實作為領導干部的一項硬性要求,堅持“白天干事,晚上開會”的方式,騰出更多時間讓領導干部深入一線,現場督導工作、解決問題,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