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農村很多地方,攀比之風愈演愈烈,人情消費門類繁多,行情也是水漲船高,千價彩禮壓垮了許多家庭,一些陳規陋習沉渣泛起,已經成為制約鄉村文明建設的一大公害,濃濃淳樸的民風鄉情變了味道。筆者認為,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對農村社會風氣的治理,扮靚農村多滋多味的精神家園。
前幾天,筆者到基層調研,親身感受到洛南縣委宣傳部推出以“打造鄉村文明,塑造美麗家園”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的熱度,比如弘揚核心價值觀“五進”活動,構筑道德高地“六德”工程,“十個一”強力推進村風民風建設等,全方位繪就文明天空,滿滿的都是正能量。通過調動社會資源,倡導全民參與,共同揚起文明風帆,引導世俗風氣逐漸向好。
社會全面進步,農村協調發展,離不開文明鄉風的支持和精神文化的滋養。在一些民風陋習日益扭曲的當下,各級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以建設文明風尚為抓手,全方位、多領域、全覆蓋、持久性開展工作,共同織就文明之網。
應突出各級黨委、政府的教化引領作用。“風行于上,俗化于下”,各級應主動作為,自覺擔負使命,當好社會風氣的指路標,積極引導,制定政策,在轄區營造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洛南縣四皓街辦充分吸收群眾智慧,把白川社區探索制定的村規民約推而廣之,作為全鎮治理農村環境、提升文明民風的“小憲法”,已順利實施達5年之久,喚回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各級黨員干部應肩負時代重任,主動擔當作為,自覺做文明風氣的引領者。黨風政風對于塑造文明社會風氣有明顯的引導作用。“黨風正,則民風淳”,基層黨員干部,應堅決剔除講排場比闊氣的陋習,決不能因自身原因帶壞一方風氣。發揮村民自主自治的制度優勢,廣泛吸收群眾的聰明才智,指導村組在憲法法律框架下制定接地氣、應民聲的村規民約,形成互相監督自覺執行的長效機制。
鄉村風氣的持續好轉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相信通過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從我做起,和風化雨,一定會帶出一片晴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