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非

張娟娟一直在不停地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張娟娟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經常看望這些孩子并給他們帶去學習和生活用品。
她曾是下崗女工,然而,經過10多年的摸爬滾打,她從白手起家到現今的創業明星,她一直在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拼搏著。正當事業順利步入正軌并取得驕人業績的時候,她卻選擇進入自己從未涉足過的養老行業,進軍新的領域,開啟新的征程。她就是陜西婦聯巾幗秦嫂家政有限公司丹鳳分公司經理張娟娟。
下崗尋找創業路
1990年,張娟娟進入丹鳳縣地毯廠,成為一名地毯廠的女工。誰知好景不長,兩年后,地毯廠瀕臨倒閉,張娟娟成了當時第一批下崗的女工。下崗后的張娟娟想再回校讀書、繼續深造已無可能,唯一的路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她先是去西安一家具廠打工,每月工資只有300元,隔很久才能回家一趟。有一次回家,當她想抱抱許久未見的孩子時,孩子卻不認識她,這讓她感到十分傷感。為了孩子和家人,她辭去了西安的工作回家,在縣城的一個商場里,給親戚幫忙賣鞋子。
此后三年時間里,張娟娟一邊做著銷售員,一邊學習著經營之道。有一天,她有了嘗試做生意的念頭。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家人和親戚后,沒想到,大伙不僅不反對,還大力支持她,并給她介紹了許多做生意的訣竅和注意事項。1995年的夏天,張娟娟開始了擺地攤淘金的艱辛之路。她考慮再三,決定經營童鞋童裝。當時市場剛剛放開,她沒事就去市場上閑轉,看什么樣的款式熱銷,她就去進什么樣的貨。
但是,創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有時候,她的攤子一整天無人問津,有時候一整天只賣兩三雙鞋,別說掙錢,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好不容易東借西湊的本錢也沒了,恐怕還要背一屁股的債務。就這樣,她堅持了兩年多。1997年,張娟娟發現各種商場正在興起,于是她轉換經營思路,拿出所有積蓄和東拼西湊的四五千元,在縣城一家綜合性商場租下4個柜臺,開始經營男鞋。生意做的好,時間似乎就過的飛快,轉眼間兩年時間就過去了,張娟娟又把商鋪搬進了一家新開的商場里,轉賣童鞋。
隨著孩子長大,張娟娟一家三口居住的半間老房子已經難以滿足。1999年,她一邊做生意,一邊蓋房子。由于勞累過度,不久便病倒了。而此時,孩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需要人照顧。于是她不得不放棄紅火的生意,回歸家庭當起了全職家庭主婦。
心懷夢想再創業
雖然在家休養,照顧孩子上學,但在張娟娟的心里,創業的激情一刻也沒有熄滅。她始終認為,要不斷的學習,才能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孩子漸漸長大,張娟娟身體也逐漸恢復。2001年,電腦剛開始普及,張娟娟就自掏腰包,花了900元報了電腦學習班,專門學習了三個月的電腦操作。在學習培訓的過程中,她發現電腦以后會更加普及,而與之相匹配的各種配件和耗材肯定會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她開了一家經營電腦耗材的小店。但是,她沒有考慮到當時的電腦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仍是高檔商品,要在短時間內普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經營了三個月的電腦耗材店,她轉手給了他人。
創業再次失利,但張娟娟并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尋找著機會。
經過電腦培訓,張娟娟對電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2002年,她花了4000多元給家里買了一臺。“當時開始流行上網,我在家沒事的時候,就在網上瀏覽各種信息,尋找創業的機會。”張娟娟說。2004年冬的一天,張娟娟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了一個網頁,里面說家政行業在以后會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并且前景廣闊。張娟娟當時對家政只知道這個詞,對它背后所包含的內容則是完全沒有概念。但是,張娟娟心里有預感,這會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她想起了曾經和她一起下崗的那些姐妹,如果自己組建一家家政公司,讓她們加入進來,就能解決她們的就業問題,這不也是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