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春榮 帥武文)丹鳳縣為加強貧困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摘帽脫貧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制定出臺八條水利扶貧措施助力脫貧攻堅。
依托農村飲水安全行動,實現貧困村居民飲水安全全覆蓋。根據脫貧計劃,全面解決貧困村、移民搬遷安置點、新型農村社區、重點集鎮安全飲水問題,使貧困村居民飲水安全比例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同步解決全縣建檔立卡89個貧困村61102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條件困難、標準偏低問題,提升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農田水利建設行動,實現貧困戶人均基本農田1畝目標。根據全縣脫貧計劃,貧困戶人均基本農田達到1畝以上。加快全縣12個鎮辦新修基本農田步伐,全縣新增基本農田3萬畝,改良提高基本農田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3萬畝;節水灌溉工程新建和挖潛配套改造灌溉工程61處,保障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以上,補齊農田水利的短板。
依托防洪抗旱減災行動,消除貧困村重點地段防洪安全隱患。重點加快丹江、銀花、武關、老君四大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江河防洪能力,重點鎮辦防洪標準達到20年,城區防洪達到30年,新修加固堤防394公里;治理山洪溝5條,新修護岸及堤防53.8公里、排洪渠23.5公里,疏浚溝道32公里,新建攔沙壩32座,固堤綠化河堤330公里,全面增強防洪抗旱減災能力。
依托水資源開發利用行動,提高區域供水保障能力。重點推進石槽溝、青峰、大峪溝3座小型水源水庫建設,配套實施龍潭水庫調水工程和龍潭水庫排沙減淤工程。為貧困地區年供水量增加800萬立方米以上。
依托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行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89個貧困村優先開展水土保持重點項目等水保生態工程建設,啟動山洪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修復項目建設,完成土門、月鳳、商山、桃花鋪、州河北等5個項目區建設任務,做好坡耕地綜合治理,興修農田9.6萬畝,封禁管護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2平方公里,促進水利風景區建設。
依托農村水電建設行動,提升水能資源利用效率。加快丹江、銀花兩大流域的梯級開發利用,新建裝機容量2.2萬千瓦,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依托漁業特色產業行動,鼓勵開發利用渠溝流水養殖。結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制定出臺漁業苗種補貼、農機補貼、漁具柴油油價補貼等惠民政策,促進農漁民脫貧致富。完成陜西丹江武關河珍稀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建設保護區面積9029公頃。
依托水庫移民助推行動,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扶持力度。
通過撥付大中型水庫移民直補資金、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扶持力度、貧困移民安居工程建設、移民產業貸款貼息、產業技能培訓、貧困移民大學生入學補助等方式,幫扶2個鎮辦、9個行政村、90戶339人貧困移民,助推貧困移民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