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詹啊,幫我看看你那淘寶上有啥好的包谷種子沒?”
“小詹,幫我再買兩袋化肥啊,這幾天就要用。”
在柞水縣杏坪鎮農村淘寶服務站,“店小二”詹世海身邊圍滿了村民,有來咨詢的,有來購物的,非常熱鬧。詹世海邊忙邊說:“最近,每天僅玉米種子、化肥的訂單就有二三十單。通過村淘平臺訂貨,比市面上便宜,還送貨到家,方便又省錢,到我這來買農資的群眾越來越多。”
這是柞水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生動場景。近年來,為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柞水縣高標準實施了電子商務發展“1139”工程,即:成立一個中心(柞水縣電子商務中心);建設一個園區(柞水縣電子商務孵化園);打造三大品牌(產業電商、民生電商、扶貧電商);推進九大工程(人才培育、企業孵化、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品牌建設、物流配送、智能網絡、金融優化、創新創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將電商深入到農村“最后一公里”,為柞水發展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電商孵化培育主體
2016年10月正式建成的柞水縣電子商務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迎賓大道,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中心集電商孵化、電商推廣、青年創業和物流支持為一體,吸引了阿里巴巴、陜西森弗等45家企業和100多名創業個人入駐。工作人員介紹說:“入駐電子商務中心的企業和創業者,可享受3年免租金、免水電、免網費的優惠政策,還可以免費享受技術培訓、策劃設計、平臺利用等一站式服務”。入駐中心的開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霍昌成介紹說:“你看,這近60平方米的辦公室,包括全套辦公設備,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而且免水電費和寬帶費用。對我這樣,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來說,環境太好了。”據悉,他的公司是霍昌成等四個年青人合伙創立的,通過網上店鋪,他們把下梁鎮勝利村等地培育的蘭花,遠銷到江浙一帶。公司取得較好收益的同時,還帶動了30多位村民發展蘭花種植。電子商務中心搭建起的電商孵化培育平臺,有力促進了全縣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全縣各類電商經營個體130多個,物流快遞企業16家,電商服務站點60多個,網上交易月均15萬余單。微信錢包、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手段在群眾生活中廣泛應用。電子商務已悄然融入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村淘寶花開滿園
目前,柞水縣有30名像詹世海一樣的農村淘寶服務網點“店小二”,農村淘寶服務站和淘幫手遍及全縣50%以上的村和社區。農村淘寶服務站,不僅是在農村推廣信息時代生活方式的窗口,更拉近了群眾與電子商務的距離,讓電子商務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筆者在石甕子社區農村淘寶服務網點采訪的時候,遇到村民陳文峰正在跟“店小二”周團松講他要買農用三輪車的事情,陳文峰高興的告訴筆者:“我之前買的那輛三輪車還是我大老遠從商縣買到一路開回來的,在農村淘寶上買,說是可以直接把車給我送到家門口,這樣就太方便了,而且價錢還便宜呢。”紅巖寺鎮農村淘寶服務站已幫村民銷售洋芋粉、洋芋粉條、紅薯粉、洋芋、土雞蛋等農產品3萬公斤,同時提供勞務信息20余條,物流發貨500余件。據了解,柞水縣農村淘寶自2017年1月正式開業運營以來收入達到了800多萬元,部分“店小二”月均收入近萬元,月均服務群眾2200多人次。同時,為服務三農發展,村淘項目還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廣泛參與了春風行動等活動,啟動了村獵計劃,還聯合正大集團,開展了多場養殖業技術培訓。目前,阿里生鮮部門還在全縣范圍內,征集土雞蛋供應商,力求通過淘寶平臺,把柞水土雞蛋賣向全國。
電商脫貧創出新路發展電商扶貧,讓電子商務與精準脫貧密切結合,探索“電商+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打通柞水特色農副產品上行通道,為脫貧產業解決“銷”的難題,是柞水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動力。陜西秦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免費給西川村108戶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3000到4000袋木耳菌種子,并免費提供場地,由公司免費培訓指導貧困戶管理菌棒。而采摘的木耳由公司包裝之后,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再銷往全國,而公司只收取包裝、運輸等費用,將利潤最大限度的返還給貧困戶,這樣就實現了貧困戶“零風險”創業,預計每戶能增收4000元左右。柞水縣卉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專門組織產業扶貧脫貧幫扶工作小組,與貧困戶簽訂了《特色花卉種植合作幫扶協議書》三方協議,定期培訓農戶500人次以上,培訓技術工人50人次以上,技術管理人員15人次以上,項目完成后,攻堅脫貧合作社人均農業產值達2萬元,貧困戶純收入超過1萬元,花卉產業增收占農民純收入的80%。直接帶動農戶300戶,累計脫貧人數700余人。該公司在以往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模式上再聯合電子商務平臺,加大線上線下聯合銷售模式,年產值約3000萬元,純收入1500萬元,基地花卉年生產可實現帶動社會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