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3月的柞水,春風送暖,綠意盎然。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干群忙碌的身影,農民群眾忙著揮鋤整地、播種鋪膜,農技人員忙著開展政策宣傳、講解種植新技術,溫室大棚里農民們忙著澆水施肥、除草間苗……勾勒出一幅幅干群攜手忙春耕的動人畫面。
近年來,隨著特色農業攻堅戰的全力打響,柞水特色農業遍地開花,現代農業異彩紛呈:多樣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旅游與農業深度融合,為柞水現代農業發展打開新空間;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村莊的面貌日新月異……創新驅動產品“特色優質”走出去
柞水農產品火起來了!近年來,柞水縣在堅持抓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尤其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塑造,“柞水黑木耳”“柞水豆腐干”等一大批優質農產品暢銷。
走紅,源自理念飛躍。柞水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業發展必須轉到重質量、重品牌、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上來。
創新、創新、再創新。創新驅動成為柞水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科技創新引領,為柞水現代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該縣組織龍頭企業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院校進行合作,開展農業栽培、植保、設施、產品深加工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
結構調整推進,為柞水現代農業發展增添內在動力。該縣按照“主攻戰略產業、突破區域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思路,特色農業總產值逾2億元。加快千萬只生態雞散養示范縣、萬頭生豬基地縣建設步伐,先后建成西川、卉豐、街垣等10大特色現代農業園區,今年一季度,預計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87億元,培育香菇、木耳等特色食用菌1250萬袋,實現生態化養殖土雞存欄50萬只。
品牌創新助推,為柞水農產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攻城拔寨。該縣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和追溯力度,唱響柞水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03個,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柞水木耳”“柞水核桃”“柞水大紅栗”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融合發展農業“接二連三”路子寬
走進位于馬房子村的麓苑農業觀光產業園,但見依山而建的園區,散發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山上徒步觀景,山下休閑垂釣,獨具田園風光。
近年來,柞水探索“農業+”發展模式,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與食品加工、旅游休閑、觀光度假和健康養生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休閑農業游是柞水旅游的新亮點,通過展示挖掘秦嶺農業特色,完全能夠打造柞水旅游新品牌。”柞水旅游局負責人認為。
柞水做大做強“農旅結合”文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已發展西川現代休閑農業觀光園、卉豐現代農業園區、天書山現代農業示范園等6個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園,建設茶、桑、藥、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野山雞等特色養殖和綠化苗木、觀賞花卉、盆栽植物、高山蔬菜等特色園林等三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使來柞游客充分享受寧靜安逸的田園生活。
同時,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文旅農業、體驗農業等現代農業新業態,引進了國際慢城休閑中心、高陶體驗中心等總投資超20億元的重大項目,加快野森林綠色農產品深加工等項目建設進度,全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還大力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先后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農村淘寶項目已在村級發展服務站28個,電商孵化園入駐電商企業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