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蔡銘)近年來,山陽縣城關街道辦事處把培育科技、經濟、村居干部、回鄉創業四種能人作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脫貧攻堅重要抓手,著力打造一批優勢特色產業,精準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培育科技能人。通過組織群眾觀看科教片、現場觀摩、聽講座,組織農技人員、種田能手上門服務,進行面對面的實用技術培訓。張垣村黨支部書記康衛民,為提高農民種田科技水平,先后三次邀請市縣農業專家到村“農家書屋”講解科學種田知識,為本村培養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如今,該村種植的100多畝無公害大白菜、西紅柿等蔬菜,畝純收入達到3000元。
培育經濟能人。引導“經濟能人”組織各類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壯大市場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抵御市場的能力。九子碑社區居民鄒志強創辦的花卉協會、西關社區居民李俊峰成立的生豬養殖協會等,會員覆蓋全辦21個村(社區)。目前全辦已擁有各類專業合作社和協會12個,會員達到3000多人。
培養村居干部能人。把一批“雙帶”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經濟能人充實到村居“兩委”班子中來,全辦100多名村居干部中,種植、養殖、流通等方面的經濟能人干部就有50多人;60多名村級后備干部中,經濟能人占三分之二以上。為提高“雙帶”能力,街道辦事處還以機關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村居黨員活動室和電教室為主陣地,加強對村級干部的教育培訓,每年輪訓一遍。
培養返鄉創業能人。積極實施“引鳳還巢”工程,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創業就業。廟溝村農民葉鐵栓看到家鄉創業政策優惠,回鄉創辦生豬養殖場,去年出欄生豬600多頭,獲利30萬多元,帶動周邊20多戶貧困群眾發展生豬養殖脫貧致富。